韩国景福宫的历史与文化

首尔景福宫美丽的晚秋枫景令人陶醉,心旷神怡,图为香远亭的秋景。(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960
【字号】    
   标签: tags: , ,

文|李欣

位于首尔中心位置的景福宫是韩国建国前王族时代的核心性宫殿。因此,景福宫是一个保存了韩国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场所。景福宫不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就连韩国人也经常来这里观览。

景福宫名称的由来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正宫,也是朝鲜五大宫阙中规模最大的。景福宫位于汉阳城(今首尔)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为北岳山。

景福宫名称的由来,是取《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有“为新王朝祈福”之意。因位于汉城北部,也叫“北阙”。

景福宫占地面积达约50公顷,呈正方形,东面是建春门、南面是正门光化门、西面是迎秋门、北面是神武门,象征春夏秋冬和木火金水,以勤政殿为中心形成环绕势,符合传统的五行学说。

景福宫原始选址与结构

明洪武27年(1394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在开京命令设立“新都宫阙造成都监”,命郑道传、沈德符、金溱、李恬、李稷、权仲和等人监督修建汉阳宫殿。新宫选址时,郑道传等人从礼制的角度考虑,主张以汉阳北边的北岳山为主山,宫殿座北朝南,太祖最终选择了郑道传的意见。但是北岳山并不在正北方向,因此景福宫采取了壬座丙向(座北偏西)的方位。

勤政殿是景福宫的正殿,广场两侧有标示官员站立的品阶石。(大纪元)

明洪武28年(1395年)一月,新宫修建工程开始,同年9月初竣工,命名为“宫城”。新宫有正殿五间、报平厅五间、燕寝七间、东西小寝殿各三间,还有午门、殿门、东楼、西楼、东西角楼,以及行廊、穿廊、水剌房(膳房)、尚书司、承旨房中枢院、三军府等建筑500多栋。

当年10月,命判三司事郑道传为新宫命名,定宫名为景福宫,午门为正门(后改名光化门),殿门为勤政门,正殿曰勤政殿,报平厅为思政殿,燕寝为康宁殿,东西小寝为延生殿、庆成殿。东西楼为隆文楼、隆武楼。光化门外东西设两府、六曹、台院。

太祖末年,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王都又移回开京。太宗即位后,首都迁回汉阳。此后约两百年间,景福宫作为朝鲜王朝的正宫使用。

景福宫多次遭破坏

1553年(嘉靖32年)9月14日丁巳,景福宫发生大火,康宁殿、思政殿、钦敬阁被大火吞没,历代珍宝、书籍、大王大妃诰命、服饰文物全被烧毁。明宗、王妃沈氏与大王大妃(文定王后)尹氏只好移居昌德宫。

1592年朝鲜战争爆发,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国王于4月30日仓促出宫,以大臣尹斗寿为扈从,星夜兼程逃往西北。当天汉城城中乱民大起,他们先焚烧存有公私奴婢文籍的掌隶院、刑曹二处官衙,然后进入内帑库争抢宝物,并在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中举火,将历代宝物及文武楼、弘文馆所藏书籍、春秋馆所藏历代实录、《承政院日记》以及前朝文献史稿“烧尽无遗”。

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王室返回汉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为临时行宫,改名庆运宫。因景福宫内殿繁多,工程浩大,而朝鲜王朝经过两次侵略战争之后经济残破,无力修复景福宫,只好将原来作为离宫的昌德宫当作正宫使用,景福宫从此被闲置约270年。光海君、肃宗在位时,都曾商议重建景福宫之事,因财力不足而搁置。

1865年,为提升由旁系入继王位的高宗声望,重振王室威严,高宗的父亲兴宣大院君下令复建景福宫。在重建景福宫的同时,光化门外六曹街北端的议政府旧址也得以重新修复。

然而,1873年12月10日在大王大妃赵氏居住的景福宫纯熙堂发生火药爆炸事件,烧毁内殿、殿门、行廊400余间,大院君涉嫌主使这次爆炸。之后高宗奉大王大妃迁往昌德宫居住。高宗13年(1876年)11月4日,景福宫交泰殿又发生火灾,储存于内殿中的朝鲜国王玉玺、王世子玉印、历代大妃的玉宝和玉册、以及朝鲜王朝历代先王的御笔和遗物全部烧毁。

韩国独立后,开始了景福宫的重建工作。如今景福宫也成为韩国旅游的重要景区。◇

责任编辑:吴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宫殿雕甍灿 和风盛典张 黔黎朝景福 圣域仰元光
  • 位于韩国首尔的景福宫,风景秀丽,建筑物古典幽雅,是游客们到韩国时必去的景点。随着季节的变换,景福宫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近日,金黄的银杏树以及红色的枫叶,为景福宫染上秋天美丽的色彩,充满诗情画意。
  • 景福宫(경복궁)建于1394年,是朝鲜王朝的正宫,也是朝鲜五大宫阙中规模最大的。位于今韩国首尔市。
  • 韩服
    为了庆祝“第21届韩服节”,10月20日晚上在首尔景福宫举行韩服秀。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工艺设计文化振兴院主办的这次庆祝活动的主题是“我的骄傲,我的韩服”。为了更好的向全世界弘扬韩服的优美与价值,委任韩国明星申世炅等四人为今年的“韩服宣传大使”。
  • 一说起端午节的民俗,你的脑海中想到什么呢?应该少不了“粽”吧?印象中,多说粽子起源于纪念、奠祭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大夫屈原,可是真是这样吗?粽子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就从“粽”的文字内涵与相关文化民俗来探寻追索吧。
  • 中华文化自来就发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生克之道表现在天地人间,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节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该当端午节莫属了!让我们来轻轻揭开这道绵延几千年的文化面纱,找找端午节俗中蕴含哪些阴阳五行的道理?
  • 黄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粽子口味,古来还有更被关心的要点,那是什么呢?古人重视养生,协和阴阳,在端午节也不例外。有什么具体作法表现在民俗中呢?
  •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嘛用呢?
  • 平日寂静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来村内最盛大的节日——观音宝诞,远远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制的大戏棚,满挂贺诞花牌,十分吸睛。穿过闪耀的大花牌,伴随着喧天的“查笃撑”锣鼓声,大幕拉开,六位台柱闪耀登场,上演开台例戏《六国大封相》。
  • 过去重门深锁的上水乡应龙廖公家塾(又名显承堂),有186年的历史,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今年3月12日修葺完工,举行竣工开光礼仪暨例行春祭,首度开放予公众参观。未来祠堂都会定期开放,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这百年祠堂的真容。廖氏第二十传裔孙、显承堂修葺委员会主席廖崇兴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家族百年往事。原来,在显承堂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廖氏族人为早逝才子圆梦的感人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