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四)七字之七(四)

陈彦玲说书:《七侠五义》──包拯的成长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58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中国历史上,凡有高德或大能之人出世皆会显示着超俗的祥瑞之象,包拯的出生也不例外。小说《七侠五义》第二回说包拯父亲包员外白日打盹,梦见“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獠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硃笔,跳舞着奔落前来。”来者何人呢?

原来这正是包拯出生的异象,但不巧的是,竟被他贪求家产的兄嫂包海与李氏谗言说是妖精败家之象,弄得包员外失了理智,暗准了包海将小儿丢弃在离家五、六里路之外的锦屏山。天降大任之人也,必有不同凡响的际遇。小小包拯不但躲过虎啸,也得到大哥包山的暗中帮助,靠着长嫂的哺育才平平安安地长到七岁。可贵的是,长嫂王氏为了避免包海夫妇的再次加害,舍得将自己亲生的幼儿另找了人家养育,亲自照顾身处险境的童年包拯。

包拯母亲寿诞时,告知长媳思念出世即身亡的儿子,却没想到,这竟巧妙的成就了包拯母子的相认。长媳王氏真乃贤德之人,隐去包海夫妇欲害包拯的过去行径,只说了耽心婆婆身体,无力哺育幼子包拯,才带回自家扶养,一片孝心的王氏倒隐去李氏加害的丑陋历史不言,心胸如此宽广,世上难得。

日后老二兄嫂仍不消停加害包拯的念头,毒食待之却被颠犬误食。二嫂谎言说自己的金饰掉下井去,要小包拯下井去寻,不料这仍是恶毒的陷阱,直要包拯性命。可吉人自有天相,不但逃过这一劫,却提醒了长兄嫂为其延请饱学的甯老先生到府教学,以期日后功名成就,不再受到欺凌暗算。

第三回描述了包拯小小年纪展现了非凡的功夫,“无论什么书籍俱是如此,教上句便会下句,有如温熟书的一般,真是把个老先生喜得乐不可支,自言道:‘天下聪明子弟甚多,未有不教而成者,真是先就的神童,天下奇才,将来不可限量。’自此乃给包公起了一个‘拯’字,取意将来可拯民于水火之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与‘正’,岂不是‘政’字么?言其将来理国政,必为治世良臣之意。”日后老师尽心教学、保荐科考,包拯乡试得魁、上京会考自不在话下。

时值仁宗封了以狸猫换太子的刘后为太后,封刘后身边的太监郭槐为总管都堂,立庞氏为皇后,庞吉为国丈加封太师。这一派热闹却是灾难频频的布局,原来这庞吉是个“谗佞之臣,倚了国丈之势,每每欺压臣僚。又有一班趋炎附势之人,结成党羽,明欺圣上年幼,暗有擅自专权之意。”太师庞吉为钦点的春闱总裁。满腹经纶的包拯却因不走门路,不通关节,最后被排为第二十三名进士,翰林无分,奉旨榜下即用知县,得了凤阳府定远县知县。

包公领凭后,“先行回家拜见父母兄嫂,禀明路上遭险,并与李天官结亲一事。择日祭祖,叩谢甯老夫子。”再过数日,拜别父母兄嫂,带了忠仆李保、包兴起身赴任。展开了传世的许多公正佳话,也给后人留下许多为人典范,我们将在后篇陆续介绍。@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张船山审理案件灵活多变,深得民心,当时人们称他为“神断”,可与包拯、狄仁杰相提并论。对于妇人丁氏因捍卫名节而杀人, 张船山做出怎样的判决?是正当防卫,或是“蓄意杀人”?
  • 根据不同古籍记载,到宋朝为止,至少有三人都和阎罗王有关,分别是:包拯、寇准和范仲淹。因此有人推测,或许阎罗王不是终身制,是轮流由有名人担任。
  • 许先生担任地方知县八年,身处偏远地区,但他在艰苦中仍能泰然自若,好好地守着天良。许先生为官清廉,虽然薪水并不很高,但每年过年前,他都会汇钱资助亲人,使得他的几十家亲戚能温暖地过个好年。许先生去世后,人们感叹地说:“正直者可为神,怎么能不相信呢?”
  • 人的福分、富贵多是前世累积,多行善事就会有福报,来世就会顺;反之,如果无恶不作,就会产生业力,后世人生就不顺,有苦有难。
  • 胡宿幼年家境贫寒,虽然有机会学到点金术,也不为其所动。或许胡宿知道治国齐家,在富贵以外,还有更大的事业吧。所以僧人临终前,才说他“前途不可限量”。
  • 圣绫先生说,不论是阎王或是判官,他们有事或是要休息放假时,就要找人代班,如果是找阳间的人代班,这人必定是刚毅正直的,而且配得上相应的神位。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话休烦絮。一日张孝基有事来到陈留郡中,借个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处游玩。末后来至市上,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与他几个钱钞。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当下取钱递与这乞丐,把眼观看,吃了一惊,急忙赶来,对张孝基说道:“官人向来寻访小官人下落。适来丐者,面貌好生厮像。”张孝基便定了脚,分付道:“你再去细看。若果是他,必然认得你。且莫说我是你家女婿,太公产业都归于我。只说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对答,然后你便引他来相见,我自有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