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人间的文字】

点上一抹胭脂红 叶王交趾陶百年生色

文/王金丁
font print 人气: 368
【字号】    
   标签: tags:
杨戬穿上古铜色战甲,手执三坚两刃枪,顶戴帽缘缀点着一圈釉彩胭脂红,下䙓朵 朵的胭脂红釉彩特别引人目光,英姿焕发。(摄影:王金丁)

中国神话传说中骁勇善战的二郎神杨戬,演出力劈桃山,救出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收服危害人间的七个妖怪的动人故事,杨戬的威武神勇被姜子牙赞为智勇双全。

台湾交趾陶开山匠师叶王,让泥塑的杨戬穿上古铜色战甲,手执三坚两刃枪,挺立沙场。杨戬战袍镂上花纹图腾,顶戴帽缘缀点着一圈釉彩胭脂红,下䙓朵朵的胭脂红釉彩也引人目光。经历了两百年的岁月沧桑,袍缘的浓绿釉彩虽已剥落,在台湾台南县学甲镇慈济宫依然焕发着英姿神采。慈济宫叶王交趾陶文物馆解说员杨宜蓉说:“胭脂红代表人物特殊的身份地位,杨戬盔甲上有杏黄色、碧海蓝等装饰的图案,胭脂红更衬托出陶偶的亮度,颜色鲜而不俗,釉色久看不腻,蕴涵着岁月累积的亮度。”

三英战吕布 述说英勇忠烈

嘉义市东郊的半天岩紫云寺,翘曲的正脊上陶塑龙凤正张牙舞爪,在早晨的阳光里闪烁艳丽的色彩。走进寺里,仰望钟鼓楼,水车堵上展示着叶王雕塑的《三英战吕布》交趾陶,吕布御马扬枪,色彩斑斓的领巾正逆风招展,与围战的刘、关、张三位陶塑人物向世世代代的民众展示着三国人物的英勇忠烈。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一回,叙述关云长斩华雄后,董卓同吕布率兵亲临虎牢关,袁绍亦分八路迎战,吕布率降军杀死诸侯大将多人,张飞为救公孙瓒飞马出战,与吕布鏖战多时仍不分胜负,云长见此情况,急忙舞动青龙偃月刀夹攻,仍打不倒吕布,刘备接着也执起双股箭驱马助阵,三人围战吕布,八路军兵一齐追赶,吕布终渐不支,只好荡开阵角,飞马逃回关上。

《合境平安》呈现庙宇间的欢欣

清道光六年(1826年)出生的叶王,自小受到从事寺庙陶塑的父亲影响,喜欢用陶土捏塑中国戏曲人物,并从广东陶匠学习了彩釉窑烧技法。叶王创作的鼎盛时期从清道光末年到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迄今交趾陶作品已闻名世界。创作内容涵盖了“竹林七贤”、“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中国历史故事。喜欢用对比鲜明的手法表现当时的社会,塑造的人物神态多变且兼具古意,表情或庄重或诙谐,妙趣横生,特别是人物带骑的神态,令人印象深刻。

杨宜蓉说:“像《合境平安》这两尊作品,呈现了庙宇间的欢欣。这个称为平安的人物,瘦瘦的脸形独具特色,手臂扬起的柔软水袖,飘逸而自然,有被风吹动的感觉。胖胖的那一尊叫合镜,身上的纹路画功笔触细腻,图案复杂却很美,自然地显露出这位官人福态的肚子弧度;官帽捏塑得很立体,作工仔细,都点上了一圈胭脂红釉彩。眼睛不是平面的,他的眉毛突出,眼窝凹进去,眼睛又凸出来,釉色虽然剥落褪色,没有那么亮,那是经过风吹日晒的结果,人物的神态仍然栩栩如生。”

创作来自生活体验

叶王创作交趾陶,也有从生活中随机取材,至今,民间及陶艺界流传了几个有趣的故事。

壮年叶王的雕塑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有一次,叶王看见一匹马从庙前经过,他就以马为雕塑对象。当作品完成时,那匹马却已将奄奄一息,当地人便说是因为叶王把马塑造得太神似了,以致夺去了马的魂魄。于是叶王就将这个作品掷毁在庙埕上,之后这匹马就精神抖擞起来了,生龙活虎一般,这就是后来民间传说的“叶王摄马魂”的故事。

又有一次叶王到城隍庙建庙,遇到一位非常吝啬的庙公,叶王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便把庙公作成劳苦的力士,立在墀头上,附近居民看见了神似庙公的陶偶,纷纷窃笑不已。还传说叶王常看到庙宇旁有两个喜欢抬杠的一胖一瘦的和尚,便以胖和尚打哈欠的模样为题材,捏塑出《肥瘦二罗汉》的作品,用陶塑创作来提醒那两个和尚。这或许是附会流传的笑谈,却也告诉世人,叶王的创作来自生活体验,以及他观察世事人情的巧思。

唐朝大诗人李白醉酒的故事,久为后人传颂。李白醉酒后步履蹒跚,倒头睡去的醉态,到了叶王手里,只是一摊李白斜卧时,身上皱褶而服贴的褂袍。从水褶的衣袖能够看出,藏在袖里的左手支撑在左腿上,而全身只露出右手掌温顺地贴着右腿,大软帽下的脸庞红透了泥土,只是衣服上的泥彩已见斑驳,耸起的左肩也掉落了一小块,可李白醉卧了几百年,仍然不改悠然姿态。

是否李白醉卧龙山后,真的看到了神仙世界,看到月宫仙女的曼妙舞姿,而写下千古绝唱。叶王创作的陶偶的酣醉神态,更让人想像李白捧着酒坛踉跄于黄花皓月下的天上人间景象。

憨番扛庙角稳固庙基

台湾早期先民从大陆渡海来台,筚路褴褛,为求生活安定,也带来了信仰,村民们在村庄里建庙,作为村民的信仰中心。

当庙宇即将建筑完成时,庙方执事总会要求装饰庙宇的师父在山墙、墀头或屋檐下,塑造一个《憨番扛庙角》的交趾陶,憨番象征力大无穷,是能负重物的使者,喻为稳固庙基。叶王塑造的两尊憨番,面目黝黑,浓眉大眼,络腮鬈胡,有一个憨厚老实的胡貌梵相,奋力地扛着庙角,一副永不歇息的样貌。

《八仙过海》的陶作主题有喜庆、祝福、祝寿的涵意,常作为庙宇建筑的装饰题材。叶王也有《八仙过海》的交趾陶留世,作品中钟离权和何仙姑各带领一名童子,腾云驾雾;而韩湘子、曹国舅站立在鲶鱼之上,一个吹笛一个唱和;张果老乘鱼;李铁拐踏龟;吕洞宾乘仙槎;神态自若;柳树精随伺掌舵;蓝采和踏龟骑金蟾。这种乘骑真实水族的八仙渡海,形象极为少见,表达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圆满景象。

《七贤过关》趣味横生

叶王的《七贤过关》陶作,整体看来趣味横生。作品叙述竹林七贤骑着驴马过阳明关的故事,胆小的驴子到了桥头就不走了,任凭马夫在前面使劲地拉,后面小童卖力地推,还是不动,坐在驴背上的老者也无可奈何。马夫撑着腿奋力拉着缰绳的姿态,以及驴背上老者的焦急神情,陶作刻划得入木三分,虽然七贤已散失多尊,从人物衣冠间仍然能体现出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的风貌。

《紫气东来》陶塑表现了道家的思想,老子归隐时,骑着青牛西游,路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在前一日看见有紫气自东方而来,知道有圣人将路过此地,就整日恭候,果然看见老子骑着青牛从远方行来。尹喜殷勤招待,恳请老子讲学留书,老子便挥笔写下了五千字,就是至今流传世间的《道德经》,然后尹喜随着老子出关,一同仙去。

两百年来,自从叶王在交趾陶偶点上胭脂红釉彩,为陶偶人物增添高贵的气质后,世世代代的匠师相继开创了庙宇的交趾陶艺术。当你走进半天岩紫云寺,走过三川殿,慢步钟鼓楼下,抬头就可以在墀头、梁下或壁堵间,看见雕塑着历史故事的交趾陶,演绎着忠孝节义的道理,将蕴涵的道德文化传扬万世。@*

叶王陶作跪姿女将,战袍亮着胭脂红釉彩。(摄影:王金丁)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渐渐发觉,掌声里有纯真的鼓励,纯真里带着温馨,包含着共同的荣耀,让宽容、无私的慰藉盈满我的胸怀。
  • 二胡的一声长叹,从天地间破空而来,阿炳(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苍凉的弦音,百年前回荡在城乡长街小巷间,如今已飘进了中原的江河大地。
  • 看着虹吸壶里的水滚了,从冒泡的圆肚玻璃壶里望过去,他用缓慢的语气说:“我们都打拼了一辈子,也该休息了。”“是该休息了。”阿飞点着头。他继续说:“我已经找好了寺院,我们去山上静一静,一起去禅修。”
  • 那天,经过妈祖庙旁的打铁店时,锻铁喷出的火花中,《烧肉粽》唱到了街道上,只是歌声已变成师徒手上两根大铁锤打造的节奏了。
  • 一九三三年里,一个春天的深夜,月亮高高挂在窗格子上,他坐在一张四方桌前,窗边花瓶里的夜来花香,缭绕满室,小儿子端来温热了的红露酒,掀起杯盖,酒气飘了出来,他的灵感也飘了出来。
  • 渡轮慢慢接近基隆港时,乡愁跟着浮上心头,望着迎面缓缓而来的海岸,想起大稻埕街上卖枫片糕的阿婆,阵阵海风中,似乎闻到了香甜的枫片糕味道。
  • 1949那年,台湾音乐家吕泉生为李白的千古名诗〈将进酒〉谱曲后,那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就不断回荡在胸臆间,盼着马蹄声从远古归来,吕泉生也要销解心中的郁卒。
  • 姐姐倔强的个性造成现在离我们那么远,想到这,就想起小时候唱的那首《离家几百里》的美国民谣,姐姐真的嫁到遥远的美国,应了母亲说的,筷子丈量的距离。
  • 一生为台湾创作乐曲的郭芝苑(1921-2013)说:“我最光荣的,就是能创造出属于台湾人的民族音乐。”
  • 这棵高大的槐树下面,碎瓷片排成的“箭”符吸住了我的眼光,顺着箭头望去,指向前面的山谷,瓷片上还有坊号的淡蓝色云朵釉彩,看得出来,这些瓷片就是咱“如意坊”废弃的碎片,定是父亲特意留下的记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