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华裔青少年与父母缺沟通 易引发抑郁

麦迪臣社区中心心理医生陈禹纲介绍,青少年心理变化大,忙于生计的新移民父母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 (林丹/大纪元)

人气: 168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8年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丹纽约报导)有的华裔新移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但另一方面为了生计工作时间过长,与子女缺乏沟通,造成孩子有心理问题也无发觉,孩子得不到帮助,心理疾患越发严重,甚至酿成悲剧。在8日于法拉盛举办的“新唐人健康展”上,华人社区的心理咨询机构“麦迪臣社区中心”心理医生陈禹纲博士与该中心博士实习生祝洁,专门针对“抑郁症与华人青少年”进行讲解。

陈禹纲介绍,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症状为:情绪持续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睡眠出现问题;行为发生改变,烦躁或行动迟缓;疲劳,没有精神;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有死亡念头,时间持续两周以上。

青少年在发育期,激素水平变化大,心智不成熟,对挫折、压力、打击与人生转折的适应性没建立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12∼17岁的人群中,约有12.8%(1/8)的青少年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调查发现,亚裔/华裔青少年高中生及大学生比起白人学生,更容易感到无望以及难以承受的愤怒感,但他们比白人更少寻求精神方面的帮助。

亚裔/华裔青少年在治疗抑郁症中常见的障碍有:有的父母有心理疾病不自知,潜移默化传给下一代;有的家长工作时间长,难以陪同孩子成长,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没有察觉孩子的心理问题;第二代华裔青少年讲英文比中文多,与讲中文的父母难以沟通;有些新移民学生来美后因为英文不好,与周围同学朋友沟通有障碍,影响华裔青少年寻求帮助;再加上在社区,缺少会说中文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华人“爱面子”,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帮助,会把抑郁症误认为是性格、情绪问题,而不是认为它与“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

抑郁症患者要进行自杀预防。要及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变化、举止行为的变化。这些改变的表现有:避开日常活动;饮食睡眠习惯改变;明显的人格变化;学习退步;注意力不集中;上网搜索自杀的方式;言语上透露自杀的想法等,这些变化的迹象,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及时介入防范、及时治疗。

在治疗上,可通过心理咨询、服药、以及自我救助的方法实现。心理咨询是以谈话为主,医生与病人合作,心理咨询有多种形式;心理咨询可以是医生、执照心理辅导师或社工;抑郁症患者与心理医生一般一周会面一次,每次4分钟到1个小时。患者自我帮助的方法有:健康的睡眠习惯、规律运动(研究表明运动可帮助大脑恢复)、饮食健康、学习应对压力、寻找可靠帮助、养成对自己有益的习惯(写日记等)。◇

责任编辑:家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