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仙宗(8)超轶绝尘的赤壁歌赋

作者:皇甫容
前赤壁赋苏轼。(图片:台湾故宫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若论苏轼(号东坡居士)的词章,犹如飘散在空中的春花,可以和着柳枝温婉而歌,清丽纡徐,雅人致深;也宛如天风奏响的海涛鸣曲,气度慷慨磅礡,似涛涛波澜激昂排宕,胸怀宏阔。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在幽居受限的环境中,苏轼将心中的宽和与豁达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作品中,刚直风骨铸就绝世篇章。

仲夏之夜,苏轼和好友杨世昌来到江边,坐在小船里,迎着江面徐徐的夏风,喝酒吟诗,写就《赤壁赋》。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苏子词赋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看着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任凭小船随波漂流。小船快速前进时,好像凌空乘风而行,不知道它会在哪里停栖。苏子和友人坐在小船里,感觉身体轻盈得像是要离开尘世一样,犹如道家羽化成仙的仙人。

二人一面拍着船舷,一面吹箫,一面在云雾缭绕的江面开怀放歌:

“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正在划破月光下的粼粼江波,逆流而上。我心怀空灵悠远,望着美好的人儿,却在天的另一方。

箫歌相伴,时而怨怼犹如思慕,时而啜泣像是倾诉,袅袅余音回荡江上,像是缕缕的细丝连绵不断。以致深谷中的蛟龙也为之起舞,孤舟上的怨妇为之饮泣。

苏轼为箫声所感,问友人为何乐音如此悲凉。友人告诉他:

千年以前,一场大战在赤壁爆发,由此决定了魏蜀吴三国的命运。曹操的战船帆墙如林,攻破荆州,从江陵顺流直下,战船绵延千里,以致旌旗蔽日。曹操面对大江酌酒酣饮,横执长矛潇洒吟诗。可是像他这样的英雄,今日又身在何处?

今天晚上,我们无拘无束地驾着一叶扁舟随波飘游,手持酒杯,共享欢乐。然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们就像蜉蝣寄身于广袤的天地,就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怎能不哀叹一生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真想和仙人携手遨游,怀抱明月永恒不朽。但是因为知道这些都无法实现,所以只能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在悲风之中。

苏轼安慰友人说:

你看,水每天不停地流逝,其实它并没有真正的消逝;月亮或缺或圆,它终究还是那轮明月。如果从变化一面来看,天地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着;如果从不变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和自己的生命也同样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况且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归属,如果不是属于自己,强求一分一毫都得不到。你看江上的清风、山中的明月、悦耳的声音,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人禁止我们去感受造物主的恩赐。这些无穷的宝藏,我们现在不正在一起享用吗?

友人听到苏轼这些安慰的言词,不由破颜而笑。洗净酒杯重新斟满酒,心情爽朗地尽情享受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前《赤壁赋》寥寥数语,道出苍宇的弘大,尘寰的渺小。渺小的人在渺小的尘世,还能尽情的享受造物主恩予的丰厚赏赐,这是不是造物主对人的珍视与呵护呢?

明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卷(局部)描绘苏轼与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绢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明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卷(局部)描绘苏轼与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绢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三个月后,苏轼再次写了一篇《后赤壁赋》。他和两个友人从雪堂漫步至临皋亭。当时霜露已降,树叶也已飘零。皎洁的秋月高悬于天,众人彼此看着地上的身影,欢快地行歌答唱,一人一节。在月色的辉映下,苏子带上妻子收藏的美酒和友人泛舟而去。江水风月本无常主,只要得闲便是风月的主人。

潮浪退去,江面露出许多高大的岩石。苏轼一人爬到岩石上,在深夜中放喉高歌。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四面的山谷循声应答,彼此回应。一时之间,苏子忘记自己究竟身在何处。

宁静的夜晚,他看到一只仙鹤,鼓动着白羽从东方飞来,远远望去就像是仙人的白袍一般。仙鹤戛然长鸣,沿船飞掠而过。夜半时分,苏轼偶得一梦,梦中看到一位道士,身披着蹁跹羽衣,犹如仙人一样。道人问苏子赤壁一游是否快乐?苏轼说:我知道了。昨晚,我看到一只孤鹤从我头上飞鸣而过,是否就是你?道人笑而不语。苏轼好奇地从梦中醒来。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在亦真亦假的世界中,苏轼探寻着。面对气势磅礡的山水,人是微小的,就像是整幅山水画中的一个小小的点。小小的人物坐在江上的小船里,趁着波光辉映的月光,溶于天地之中,悠然自在着。或许,找寻天人合一、忘我无我的境界,是人存于世应该拥有的意义所在吧!@*#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乃作者贬官黄州时,和宾客游历赤壁以后所写。当时作者误认为所游之赤壁即为赤壁之战的赤壁,所以文中对周瑜、曹操兴起一些感慨。苏轼这次游赤壁是在秋天,同年冬天又重游一次,也写一篇赋,为了所区别,故有前后赤壁赋之分。
  • 苏东坡在黄州五年,一方勤读佛书,一方面与质朴的农夫、渔民为友,以大自然为家。他的心性更为提高,胸襟益加开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悟,而他的艺术才情也获得升华。
  • 苏轼看透了官场,看透的人生的时候,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如舟行于水,“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 夏天的赤壁是浪漫的,深秋的赤壁却是寂寥的。虽然如此寂寥,可是苏轼的《后赤壁赋》却还是那么禅机深邃…
  • 读过回文茶诗吗?人说回文茶诗奇趣无穷,与好茶同为一绝。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号东坡)对茶情有独钟,他的回文诗《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史上少见,吟之颂之,回还往复,余味回荡,好像好茶滋味口中回甘,久久不绝。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有时也自称东坡居士。他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父母官”。为官期间,他总想造福于民,苏堤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一个杰作。
  • 苏东坡到杭州任刺史,上任的那一天,李小乙与洪阿毛二人扭打到衙门,把堂鼓敲得咚咚直响,大喊告状。苏东坡骑着小毛驴来到衙门,进了大堂,坐上“虎座”。
  •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在为万古云气封闭的西蜀,在岷峨雪浪汇入长江的大雷之音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议者按其生辰解说“十二月为辛丑,十九日为癸亥,水向东流,故而才汗漫而澄清。”正所谓人各有命,命中注定这个婴儿将带着天授的禀赋与才华,做出一番不朽于人间的事业,他就是苏轼,苏子瞻,苏东坡。
  • 白居易从长安到江西三四千里的路程,一路走来但见乡间学校、佛院、旅店、港口,都题写着他的诗文。大唐子民,不论士族、僧侣道士,还是老妇、少女都能随口吟诵几首他的诗歌。所以在一个时代,白居易的名号几乎成为全民青睐追捧的商标。
  • “牡丹真国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诗人刘禹锡(772年~842年)的诗,虽然这两句一个咏牡丹,一个咏青竹;一个象征繁华富丽,一个象征守节清虚,二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在诗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