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抢租香港中环商厦 85%新租约落中资

戴德梁行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中区甲厦呎租按季升2.9%,称冠各区,租务成交仍以中资机构为主力,占新签租赁面积的85%。(大纪元合成图)

人气: 2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07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香港报导)今年是香港主权移交20年,除了中共人大释法、政改争议、一国两制被批变形和走样之外,香港一大变化,还包括林林总总的中资机构,积极“占领”香港各行各业,包括地产、金融、电力以及建筑等市场。中资掌控香港经济命脉,成为香港金融界的热门话题。

位于中环核心地带的交易广场,是香港交易所所在地,也是金融及银行业界的集中地,今年上半年,刚刚完成了中环近年最大手租务的变更。

近期以高价在本港抢地闻名的中资海航集团,以呎租约140至150港元,豪租交易广场3期9.36万平方呎楼面。原租户法国巴黎银行将从中环撤走,转租距离中环7公里以外的鲗鱼涌太古坊楼面,呎租至少减半。财大气粗的海航,较早前还租用了中环地标、国金(IFC)2期高层约1.5万平方呎楼面,呎租约170港元。

海航今次成功租用交易广场后,据说连3期的大堂,近月也离奇地改动了设计。在原直通法巴的电梯位置,屋顶从原本的拱形变平,甚至连门口右边的楼梯也封起来,令大堂明显变窄。

“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置地公司不轻易改动设计的原则。”一个在交易广场3期工作的金融人士对大纪元表示。他甚至怀疑海航在交易广场布下风水阵。中国人普遍相信风水,尤其是有钱的中港富豪。中环不少金融大厦,如汇丰、中银等均有风水布局。

推高甲厦租金 全球称冠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今年6月发布的年度调查报告指,中环写字楼租金,以高达每年每方呎303美元(约2,363.4港元),蝉联全球最昂贵区域,位列伦敦和纽约之上。当中中资机构是推高租金的主要推手,外资大行为削减成本,则纷纷选择从核心区撤离。

戴德梁行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中区甲厦呎租按季升2.9%,称冠各区,租务成交仍以中资机构为主力,占新签租赁面积的85%。该行预计今年全年中区写字楼租金升幅4%至7%,会再破纪录。

除最大宗海航租约之外,中资机构诺亚集团早前以月租约84万港元,承租中环交易广场1期6,000平方呎楼面。此外,浦东发展银行、华融集团则分别租下了金钟太古广场1.5万和2万呎楼面。

不计成本购地 高楼价推手

与高踞不下的写字楼租金一样,香港住宅价格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较1997年楼价高位累升48%。当中大陆资金是楼价的重要推手。除了顶级豪宅纷纷被大陆富豪买走外,中资还频频组团,以高价、“天价”抢购土地新闻不断。

据仲量联行报告显示,本港七大发展商,包括新地、长实、恒地等近年成功投得政府住宅地皮比例大减,由2012年占45%,下跌至去年的22%。相反,在海航、平安保险等高价投地下,据高力国际统计,中资财团由去年2月至今年4月,已斥资约588.9亿港元,在港买入了10幅住宅用地,占整体政府卖地成交额近58%。该行并预计今年中资在海外买地,香港排在首位。

面对中资“盲”抢地,香港财团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坦言,“看不清楼市”,“试过两年来公司没有买到一块地”,新鸿基地产老板郭炳联则笑言“等‘癫标’中完先”,再决定是否下标。

不过,在大陆近期严打走资,尤其银行加紧对藉收购为名的走资活动调查,分析师预期中资来港抢地,在下半年将会放缓。

“肯定不会这么高调了。除非他们可以在香港借钱买地,否则过多的资金来香港,就会给中国政府怀疑资金来源,这是他们不想见到的。”野村国际香港地产研究部主管郭美姗昨对大纪元表示。

大和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师赖志文则质疑,近期不断有中资在港抢地,或与大陆走资潮有关,“大家也不想拿着人民币资产”。至于如何逃脱大陆资金管制,他直言:“有一些企业有特殊地位。”

股市半数染红 港资难生存

房地产市场并非香港倒下的第一张骨牌。蝉联全球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额第一的香港股市,已经有一半染红。

据统计,20年间,中资股(红筹股+H股+中资民营股)数量在港股的占有率从1997年的6%提升至目前的48%,市值占有率从16.29%大幅提升至目前的60.69%。而中资券商更占香港IPO市场份额的70%。

“中资来香港,搞大了饼,但同时也带来监管问题。”经济学家、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说。事实上,有关中资股乱象时常见诸报端。一方面部分中资股公司治理质素有问题,假公司、老板“走佬”现象不断;另外,细价股、创业板等也成为中资疯炒的对象,令部分股价相对波动。

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今年4月在一个政治论坛上摇着头说道:“中资在港天价买地,已令本地不少财团没有空间。未来中资企业会渗入市民的多个生活环节。”“当一个国家可以控制我们一个地区的主要经济命脉,我相信市民想见到的民主、好的生活方式,就难搞好多。”

对冲基金经理:一国两制失色

据统计,在港中资企业在这20年间已发展至4,000家;尽管九七前,中共当局严格限制中资人员身份,不准领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不过,今年1月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前副巡视员桂岚,斥资超过1,450万港元买下“港人港地”两个单位,变相证明这一规例被打破;加上买卖单程证成为贪官发财之道,预计在港中共官员、富豪以各种渠道取得香港身份证的不在少数,并进一步影响香港政治和选举。

据路透社报导,在去年秋天的本地立法会选举中,中国银行以及进出口巨头华润等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曾向其在香港的雇员施压,让他们投票给亲北京的候选人。

地下党和特务机构趋活跃

同时,香港各式亲共工会、商会、联谊会、学生会等地下党组织和特务机构,在2003年之后变得更加活跃,并参与在香港搅事,扰乱时局。特别在香港前特首梁振英2012年上台之后,中共驻港机构──中联办,被批评成为“影子政府”,处处插手香港政治。

“20年后,你见到中共外交部说《中英联合声明》只是一个历史文件,这让香港人觉得港人治港,这一点已经失败了。”资深对冲基金经理钱志健认为,因为政治和经济不可分割,邓小平推行的一国两制失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层面。“最大的影响是令香港竞争力下降。”

甚至连前特首董建华家族企业东方海外也选择卖盘给央企中远,成为一笔政治交易。“现在董建华历史任务做完了,所以董建华的航线,也被央企吞并套现。”钱说。

走资涌港转海外 大陆首富也卖产

过去一年,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由3万8千亿跌到三3万亿美元。人民币从2015年8月开始持续贬值,尽管当局从多方面出手,全面维稳人民币,同时防止资金外流,但在政治局势动荡之下,大陆走资潮仍然持续。

消息人士告诉大纪元,从现在开始要大规模的捉贪官,并扩展到和贪官密切勾结的大陆民企富豪。近期落马的都是和江泽民派系关系密切的官员和富豪,不少人纷纷将资金转移到海外,首站是香港。

如大陆首富王健林近期频频卖资产。《澎湃新闻》报导,王以631.7亿元人民币卖走13个万达文旅城,以及76个万达酒店项目后,万达八成在大陆的资产已经清空,海外投资额则累计达到2,541亿元人民币。

贪官富豪匿藏香港避风头

同时,香港成为大陆贪官、富豪匿藏的热门地点。如曾庆红之子曾伟的白手套、金融大鳄肖建华,今年年初就被从匿藏的四季酒店带走;“佳兆业”老板郭英成,在拒绝回大陆配合调查的日子里,甚至卖掉自己位于香港贝沙湾的豪宅,搬到四季酒店居住。

在九龙呎价4万多的一个超级豪宅楼盘内,有深圳富豪就向本报记者透露,该豪宅住了好多大陆富豪,至少有两个深圳富豪有案在身,匿居于此,“他们不敢回大陆,慢慢将大陆资产转移来香港。他们有的是办法,你看到香港楼价这么高,股市的壳一直在涨,都是大陆资金在炒作。”

林郑月娥面临的经济困境

专栏作家陶杰曾以“媳妇命”形容新特首林郑月娥所面临的困境。她首先面对的难题是中国资金无限量高速涌至。由于大陆反贪和房地产泡沫的过热,比起九七年,中国大陆的资本外逃,原因增加了一千个。有背景、有办法如郭文贵者,“打几个电话接通金融银行高层,就可以优先将八千亿元人民币兑换成美金,通过香港或其他管道,转移往安全的地方。而平民没有门路者,想将八千元人民币兑换成美金也难”。

他预期林郑无法叫停流往香港的红色资本,加上头上有前任董建华与梁振英两座山,认为林郑的“高度自治”的施政范围只限鸡毛蒜皮的“民生政策”。

资深评论人练乙铮则在专栏文章中提到,面对大陆“红色资本”大举来港的威胁,本港有钱人要抗红资保地盘,估计会推动社会舆论,朝立法限制外来红资垄断本地实体经济的方向进发。

练乙铮认为两大泛民政党如不积极对应,会丧失群众,包括中间群众,因为抗红资已成为争取真普选者不能绕过的前提。#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