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走访传艺园区 一窥台湾早期寄药包与挽脸文化

寄药包文化。(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人气: 22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现代人生活便利,透过网路就能购物或跟医院挂号,但在八十年前的台湾,乡村民众多半只能仰赖“寄药包”,而且这种到府补充药品的服务,下一趟再来有时候得再等上三个月。传艺文化园区文昌街新设立的传艺诊疗所,藉由展示与体验,陪着游客穿越时光隧道,一窥台湾早期寄药包的生活习惯与老阿嬷的挽脸手艺,也重现国人早期对健康与美的重视,以及从药品美妆品串起的人情味。

什么是寄药包?

“寄药包”大约从1930年代由日本的“家庭配置”传入台湾,台湾人称为“寄药包”也称“行动药房”,由制药厂商将一般家庭常用药品放入大药袋内,家庭若有需要可以透过专门业务员将大药袋寄放在家中,并依据已经开封使用的小药包来结算款项,每隔一至三个月到府结账一次,再将已经过期的商品更换并补入新品。在交通不便、生活艰困、医疗贫瘠的年代,“寄药包”某种程度来说确实解决不少民众日常健康照顾问题。先收药后付款,消费者在付上次使用药品费用时可以指定订购新药。日商销售这种家庭配置药品俗称“便药”后来称作“家庭常备药品”。贩卖药品的业务推销员被称为“配置员”、“送药生”、“寄药仔”。寄药包仔的业务工作范围很广,有时三个月才来一次。

寄药包的图解趣味

寄药包里放着各种图解说明的药品,例如画着一位孩童上茅厕,表示专治下痢腹痛;若是手摸头就是用来治发烧头痛;扶着肿胀的脸庞则是牙痛时使用。最有趣的是气喘用药,画着虾、龟、扫把这三个图像,代表着台语发音的虾龟嗽(气喘),着实有趣。这些早期的“寄药包”吸引不少民众收藏,他们收藏的不只是药包上那一个个俗又有力的药名与图案,还有难忘的童年回忆。

阿嬷美丽的秘密 。(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阿嬷美丽的秘密
。(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挽脸 – 阿嬷时代的美颜技

挽脸是早期台湾婆婆妈妈们便宜又好用的传统美容技艺,街头巷尾常看得到,靠二条交缠的细纯棉线,一端咬在口中同时用双手拉住,在满脸抹着白白椪粉的客人脸上反复拉扯挥弹,藉由摩擦拔除脸上细微汗毛及老废角质,使皮肤光泽细致。

挽脸文化。(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挽脸文化。(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挽脸文化。(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挽脸文化。(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