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季风”被扼杀 独立书店下月关闭

人气 6039

【大纪元2017年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夏墨竹综合报导)由于中共的审查日趋严厉,大陆的独立书店几近倒闭。因官方压制,上海文化地标、著名的独立书店季风书园在经营20年后,将于2018年1月31日被迫关闭。济南季风书园近日确定在本月16日开幕。

独立自由立场让当局如鲠在喉

致力于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季风书园,坚持“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不销售教辅教材,不研究畅销书,精专于社会科学类及学术类书籍的选择与推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上海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向标。

季风书园创始人严搏非表示,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大陆的独立书店成为隐性地引导知识和精神启蒙的一部分。

有海外媒体认为,该书店因其独立自由立场让当局如鲠在喉。房东上海图书馆表示年底后不再续租约,上图将收回房屋自用。

即使季风想搬迁到上海其它地点继续经营,也遇到重重干扰。书店老板于淼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季风都不可能在上海其它地方得到开业的允许。

据中央社报导,就于淼了解,不再续租的原因,与官方认为书店举办的讲座活动会带来风险有关。这些活动鼓励思辨、关心社会现实,有些讲者可能不是官方欢迎的人物。

有商业背景和公益经历的于淼没有退缩,在关门的“倒数计日”,更密集举行讲座等活动,请来更多重量级学者或文化人座谈。书店不仅策划举办 “季风时代20年”纪念活动,还邀请季风老友和读者们撰稿,书写与季风相关的往事,出版纪念册,录制音视频。

于淼不认为自己在跟官方对抗,只是在做一家书店正当的活动,“那些导致我们关店的原因,正是我们需要去深化的。”

于淼的担忧是,当人完全被社会驯服、不再参与社会生活的讨论,社会其实就失去了变得更好的可能。

他的“高调”,也让官方加强施压。上海的有关单位多次找他谈话,文化执法大队到店里检查,告诫季风必须控制事态。

16日将开幕的济南季风书园,其实是去年就已经决定要开的分店,当时还不知道上海季风书园会面临官方压制,济南店意外成为延续季风精神的所在,但主要由当地业者经营。于淼对中央社表示,他个人的下一步还没想好怎么走。

他对未来几年大陆舆论空间的发展并不乐观。当前大陆官方也强调“文化复兴”,但在于淼看来,真正的复兴应当是百花齐放,而非选择性的。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刊登文章表示,在上海深受推崇的书店“季风书园”今年创立20年,房东上海图书馆以租约到期为由,要求季风必须在明年初搬离。这显示中共当局似乎不再容忍该书店自由开放的选书和就争议话题举办的座谈。

袁斌在《上海何以容不下一家独立书店?》一文中表示,“季风书园之所以最终无法在上海生存,关键就在于它是家“独立书店”,就在于它始终坚持“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的价值追求。作为文化空间的独立书店,不仅是纸书的销售场所,也是理念的汇聚地,思想的传播场,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杆、精神心脏,人们在那里可以沙龙交流,启蒙会友,谈天论道,互动对话。然而,这一切却恰恰构成了对中共文化专制的挑战。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一再表明,中共是‘独立’与‘自由’不共戴天的死敌,是凡与这两个概念沾边的事和人,它无不欲直至死的而后快,在政治上是这样,在文化也是如此。所以,中共怎么可能长期容忍像季风书园这样承载着自由探索精神的独立书店的存在呢?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共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日趋收紧的背景下,就更是这样了!”

有网友认为,季风书园“被迫宣布关闭,不是经营不善,不是无人阅读,是上海市已经没有一个区允许季风书园的存在了。”

多场活动被上级主管单位叫停

季风书园早在今年4月23日就已发布即将停业的消息,在此之前的四年间,季风上图店共组织了4百多场活动,1百多场系列人文讲堂,累计有10万人次参加。即便前一晚才发出的活动通知,第二天也能落座上百人。因“不断拓展读书组织功能效应,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2016年季风书店获得第二届华文领读者“阅读组织者”大奖。

不过,季风每年平均都有5、6场活动在上级主管单位通知下“因故无奈取消”,今年取消的数量则又更高些。被取消的活动主题多与宪政、法政或时事议题有关,或者讲者本身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于淼说:“做了书店才发现,生有涯,知无涯,而禁也无涯。禁是一锤定音的,但理由是五花八门的,也是随这五年层层递进的。”

他总结被禁规律大致与主题、时间和嘉宾有关。凡涉及国家大政方针、西方思想话语体系、宗教以及“某些扑朔迷离或者暗藏杀机的历史阶段”的主题,均有风险。

对于嘉宾的挑选,他写道:“传说有份神秘的名单,定出了一些危险人士,他们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武器,常常向和谐社会开火。名单上的人在季风哪怕讲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也是不可以的,但令人捉急的是,名单无从获取,而从百度上查,我们请的那些所谓敏感嘉宾都是饱学儒雅之士(此处隐去100个名字)。于是我请教有关职能部门如何事先甄别,回答说:可以去问他们单位的党委。我去!”

季风关店的消息引起境外媒体关注,季风的会员也在网路社群内频繁留言表达不舍和失落,不过,大陆境内媒体相关报导极少。

据了解,陆媒一两年前就已经接到通知,不能报导季风书园,有报导或颁奖给季风的媒体,如财新杂志和南方都市报,也受到了警告和批评。

季风书园

人文社科类民营书店季风书园,曾是拥有8家门店的上海著名文化地标,创始于1997年。创始人严搏非,是文革后第一届本科生,80年代哲学硕士,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哲学及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工作。

十几年内,季风书园从初创时刚满4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鼎盛时期的8家门店。2006年7月,季风书园正式成立读书俱乐部,其宗旨在于”通过阅读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此外,季风定期举行阅读或艺术类的沙龙活动,致力于将书店发展成为一个更具公共性的思想文化平台。季风书园不仅是一家集中推荐哲学、政治、思想类严肃书籍的书店,也是学者与读者进行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甚至学者之间互相交锋的沙龙现场。

多年以来,季风一直坚信一个书店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判断构造出一个具有思想维度的世界,并把思考和观点、问题和争辩,通过图书呈现出来。

上海季风书园和北京万圣书园、南京先锋书店、广州方所书店一样,都是全国知名的民营独立书店。

但是,最近短短两三年内,季风书园各分店相继关门。在各分店接二连三的倒闭潮中,上海新闻文化圈曾先后掀起两场“季风保卫战”。

据报导,先是在2008年,季风书园位于地铁陕西南路站的总店,十年租约到期,地铁公司通知租金价格要上涨10倍,书店完全无法支付,停业在即。许多读者和媒体强烈呼吁,要在商业中心区域为民营书店留下空间。

“当年季风在陕西路似乎有危机,然后要关门,很多人联名呼吁。”许纪霖说,“我想大家要保留的不是一个买书的地方,那时候买书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书店多一家少一家不重要。问题是季风已经成为上海文化人的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心灵上和文化上的家园,这是不可替代的。”

经过持续半年的谈判,这家门店得以保留,赢得3年低价续约。2012年底,陕西南路总店与地铁公司续签的3年租约再次到期,地铁公司再次要求提高租金。最终,在多方斡旋下,季风同意从繁华的地铁陕西南路站撤出,搬到相对冷清的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严搏非退出经营管理,由 “70后”企业家于淼接任。

如今,仅剩的这家季风书园总店,下个月也要从上海彻底消失了。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跟着旧书店地图 寻找巷弄间的书香
大陆宗教商业化背后的中共黑手(上)
专访杜斌:有共产主义的地方 就有饥荒战争灾难
中共公布反间谍法细则扩大入罪范围 外媒关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