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人

歌手获诺贝尔文学奖 巴布狄伦史上第一人

鲍伯‧狄伦(Bob Dylan)(图右)。(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FRED TANNEAU/AFP/GettyImages)

【大纪元2016年10月13日讯】(中央社台湾台北13日电)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歌手巴布狄伦(Bob Dylan),这是诺贝尔文学奖上首次颁发给具有歌手身份的得奖者,对许多人来说,巴布狄伦等同60年代的象征及代言人。

诺贝尔文学奖台湾时间今晚揭晓,由美国歌手巴布狄伦获奖,得奖理由为“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里,创造新的诗意表现手法”。

如果要说将摇滚乐提高至文学殿堂,还变成当代文化显学,非巴布狄伦莫属。过去巴布狄伦就曾被八度提名过此奖项,2008年普立兹也颁发特殊贡献奖给巴布狄伦,表扬他的创作对美国的深远影响,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败连续七年被提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巴布狄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民谣与摇滚教父,他藉由文字和音符写下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和经典乐章。

他之所以被称为“摇滚民谣诗人”,因为他在60年代创先以他如诗的文字,写出了代表当代美国土地、文化,新一代知识份子、年青人的心态的乐曲。

巴布狄伦的歌声在大时代潮流中,传唱至世界各地,台湾的民歌也受到他影响,1970年代在台湾校园流行“唱自己的歌”,巴布狄伦的精神也影响全球的文化思潮运动,更成为所有知识份子的精神领袖。

巴布狄伦的经典歌曲,包括他在20岁写下的“Blowing In The Wind”,成为60年代的反战国歌;吹响美国60年社会运动号角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歌词充满着美国民权运动的表征。

经典名曲“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歌词隐含巴布狄伦LSD迷幻体验的“Mr. Tambourine Man”、滚石杂志誉为最伟大的摇滚单曲的“Like a Rolling Stone”以及他在演唱会必唱歌曲“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With God On Our Side”这首反战歌曲,表达他对美国参与各种战争的不满;“Knockin’ On Heaven’s Door”是巴布狄伦为电影“比利小子”所写,这首歌后续被枪与玫瑰(Guns N’ Roses)、艾瑞克莱普顿(Eric Clapton)、布鲁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尼尔杨(Neil Young)等歌手先后翻唱这首歌。“Forever Young”则是巴布狄伦写给儿女们的歌曲适合童谣,许多歌手也曾翻唱过这首歌。

美国老民歌手鲍勃.狄伦(Bob Dylan),是70年代的反战青年。(Getty Images)

巴布迪伦深刻影响全球文化、音乐与电影风潮,先有奥斯卡金奖导演马丁史柯西斯在2005年操刀巴布狄伦的传记影片“迷途之家”,后续由凯特布兰琪主演的“摇滚启示录I’m Not There”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向一代精神领袖致敬。

巴布狄伦从80年代起,便保持着每年以每年100至150场的全球巡回演唱行程,2011年4月3日他就曾经来台开唱,当时吸引了全台摇滚文青朝圣,一名巴布狄伦粉丝表示,那晚全场的人都好激动,感受到巴布狄伦就是一个反骨、永远做自己的人。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