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彩绘生活(256)他是我的老师

念艺专的时候,我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是一位白天上班、晚上念书的工读生。工读的原因是因为手足众多,让身为军职的父亲无能力供我升学,另一方面自认高中毕业若没有一技之长,我肯定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好工作,最多只能像眷村里那些左邻右舍的姊妹们,天天搭交通车到电子工厂或纺织厂上班吧!

但是这种作业员的呆板工作,我暑假去当实习生都做过了,对工厂的环境也略知一二,非常不喜欢里面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所以暑期短暂的打工经验,既体会赚钱不易,更成为一股推动我日后力争上游的积极动力;让我心知肚明——“绘画”才是我学有专长的唯一出路。

为了兼顾上班和上学,我选择在交通方便的板桥文化路租屋而居;我的室友们跟我一样,都是半工半读的工读生,只是她们念的是附近的商科学校,只要走路步行就能上学了,不像我每天下班后要从台北车站赶搭公车前往学校。往往因为担心上课迟到,我只能在学校附近的小吃摊随意吃点东西,时间来不及的话,更只能拎着一袋“水煎包”边吃边走的进教室啊!

下课的时候,我多半形单影只的等公车回宿舍;偶尔为了要弥补先前来不及吃的晚餐,就不搭公车直接从学校后门,沿着街边弯进附近不远的“南雅夜市”,先吃个宵夜再回去。还记得班上有个男生天天骑着一台白色的“伟士牌”机车来上课,那车型就和电影“罗马假期”里的一模一样吧,所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回下课风很大,一股寒意吹拂在脸上。这时候,他骑车经过我等公车的地方,忽然停下来问:“你住那里?为什么不搭往台北的校车还要在这里等啊?要不要搭便车?”我告诉他我不住台北,所以不能搭校车,只能等公车,我和别校的室友一起住在文化路上。

原来他家住在万华,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我住的文化路啊。就这样,从那一天开始,我一下课就自然而然搭了他的顺风便车。有时连一起吃宵夜,好像也变得顺理成章,念夜校的男生因为都当过兵、服过兵役,所以年纪都比女生略长几岁、生活历练也比同班女生丰富很多,我个性孤僻又早熟,和他却很谈得来,但不想被同学指点或议论,总是非常低调和他在课后、或是不上学的时间互动。

有一晚,他送我回宿舍,我们买了一些水果和熟食,我放唱片给他听、 顺便让他欣赏从家里带来的相簿,那里贴满了我从小到大的黑白照片﹙过去是还没有彩色照片的年代﹚,我小学、中学、高中的成长纪录都在那一叠厚重的相簿里,没想到他翻着翻着的同时竟大叫起来:“这是我堂哥耶!你怎么会有我堂哥的照片?”我接手一瞧,原来是我高中的数学老师,我随口念出老师的名字,竟然正是同一个人,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哪!而老师的照片会在我相簿里出现的原因,我却不曾告诉他。

回顾念武陵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的数学老师很会画画,但课余我向老师请益的通常不是数学、而是如何画好“人物素描”,尽管我的数学很菜,可对绘画的热情却一丝不减,一心一意只想毕业后继续报考大专的绘画科系。

那一年高中毕业旅行后的同学,在班上相互传递需要加洗的照片,每张照片旁边都用编号排定,让需要的同学在自己名字后面圈出照片号码就行了。但因家境因素,我不想让父母为了我的毕旅费用烦恼,所以初中和高中的毕业旅行从未参加。而没有参加毕业旅行的我,也跟着起哄在里面登记了几张数学老师的独照,是因为感念他的帮助,也算是我学生时代的记忆与回顾吧。

这张人物素描配图,画中人不是我的老师。那是去年看报上的广告明星照片,随手用笔临摹仿画的涂鸦练习,发文前翻着图档,忽然灵光乍现的跑出这一段有趣的小插曲。人与人的缘分,总是出乎意料,看似偶然又像是必然!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我在脸书上竟重新联络到老师了,很开心他是我的老师,开启了我人生的绘画之门。@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