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

唐代食疗和养生名医孟诜

作者: 邓正梁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35
【字号】    
   标签: tags: , ,

孟诜(621年~713年),唐代汝州人。生于武德四年(621年),年轻时与孙思邈友好。进士及第,担任相王李旦的侍读,曾任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年间,告老还乡,每天以药饵为事。开元元年(713年),河南尹毕构以孟诜有古人之风,改其居所称为“子乎里”。不久去世,享年九十三。

孟诜在担任凤阁舍人时,在凤阁侍郎刘祎家里见武则天所赐银子时,说是药水涂抹的假银,一烧便知。刘祎果真火中一烧,倾刻化为锡水;武则天知道后,对孟诜很不满意,便将其降为台州(在浙江)司马,后又升为春官侍郎(礼部副职)。

孟诜于神龙(705~707年)年间告老还乡后,时常炮制药物济世救人,年纪虽大却仍力如壮年,因此有人问他如何保养的,孟诜回答:“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众人听后颇为信服。

孟诜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三卷,另撰《家》、《祭礼》各一卷,《丧服要》二卷。

《食疗本草》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

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定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

《食疗本草》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

孟诜着《食疗本草》是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Fotolia)

《食疗本草》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

全书共三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

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产妇、小儿等饮食宜忌等记述。

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等,都是本书首次记载。敦煌抄本食疗本草(10张)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药的情况。

《食疗本草》中记载了许多常见的食疗,如“鸭,主补中益气、消食”、“白鸭肉补虚”、“鹅卵,补五脏,亦补中益气”、“鲫鱼,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羊奶,补肺肾之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萝卜,服之令人白净肌细”、“茶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柿子, 补虚劳不足;红柿补气,续经脉气”、“干柿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黑豆,令人长生,又益阳道”。

在《食疗本草》记载品项中,日常生活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几乎无所不包,品种齐全,且有疗效记载,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这本书给了后世医家许多启迪。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郭玉是广汉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县)的人。他在年轻时拜程高为师,学习医方、诊脉和阴阳脉象方面的医技,以及考究、探求阴阳变化之理的技术。
  • 隋代时的名医许智藏年少时就以医术闻名,在南朝的陈国为官时,为散骑常侍。陈被灭,隋文帝任命他为员外散骑侍郎。
  • 曾在蜀地修道的沈羲是吴郡人,他能用道术替人消灾治病、救济百姓,却不必令人服食药物。他之所以能用道术替人消灾治病是有因缘的。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