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莫欺心 报应警世人(4)

存善心行善事 改命诸事顺遂

作者:云浩
font print 人气: 90507
【字号】    
   标签: tags: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学,又精通武艺,参加童子考试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归。知府张化鹏喜欢他的才学,特拔举他文试第一,他又去应武试,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认为他入京城学校不成问题。

会试来临,李斌如领试卷入考场对号就座,那天正逢下大雨,他穿着带钉子的鞋,把卷子放在案子上,就低头穿袜子,谁知抬起头却不见了卷子,原来试卷掉落地上, 他不晓得就在急转身寻找时不小心把卷子踩到脚下,卷子被钉鞋踩成碎纸。

他哭着禀告主考官,因没有换卷子的先例,所以被赶出了考场。后来又去参加武艺考试,又因为马蹶落地伤了腰,不能入院考试。先前在府中考得的两个文武第一都没了用处,从此贫苦潦倒。

亲朋好友见状,为他找了个教学的差事,他背着书去那个村庄教学。夜里山洪下来,村庄被山洪冲毁,他的行李书籍也被冲没,只身逃脱性命,回到贫穷的家中。这时张化鹏已升任广东运司,李斌如便跋山涉水来到广州求见他,不巧张家有丧事,已返故乡数日。

他追至中途见到张化鹏,张化鹏很同情他的遭遇,说道:“你怎么贫寒到这种程度,我现在守孝期内,不能举荐你,我长子现在杭州作官,幕府缺少人手。我写封信你带着去找他,以你的才学,是可以暂时在杭州安身的。”李斌如持信赶到杭州,张化鹏之子正病危,已不能看他父亲的信,数日后就病故了。

李斌如举目无亲,贫困交加,想到怎么这么多倒霉事都落到自己头上,正走投无路之际,忽然见到来了一位长胡子白眉毛的长者,于是向他哭诉自己的生平:“……为什么我无大过,而屡遭大难,偏偏就让我遇上这么多的厄运呢?”

长者说:“上天仁爱哪有偏袒,现今福禄寿全者都是前世或以前行善积德而来,而饥寒落魄者也是前世或以前所造的业障所致。你今天虽然没有罪过,但是你前生曾有恶行,自恃能言善辩,四处钻营,从不顾及他人的困苦感受,一味坑蒙赖骗,自以为得计,想不到有今日的悲伤,这就是人们说的‘报应’啊!

若你今生诸多厄运还不足以偿还前生的孽债,那么来世还要继续受罪,只有当下醒悟,从现在起存善心,行善事,读好书,做好人,忏悔改过才能趋吉避凶。”

李斌如听完此番劝诫,幡然大悟,从此以后遵循劝告,积德行善,助人济人,后来果然中了进士,诸事顺遂。正是:“见善则迁由自主,转祸为福亦随时。光阴闪电易消逝,及早向善莫稍迟!”(全文完)

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例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之推,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的典范。
  • 祸临恶人,吉神佑君子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仁、义、礼、智、信”,仁居首。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仁人的呢?
  • 忍,是修身处世的“法宝”。孔子曾告诫子路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现在人们也常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忍不是无原则的顺从,也不是懦弱的表现。往往有德有志的人,才能够容人所不能容。
  • 黠鼠给了苏轼什么启悟?(Shutterstock)
    少年苏轼写了一篇文章——《黠鼠》,纪录了事情的始末,抒发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浓厚,寓意深远,谁能想像这是出自一个十一岁孩童之手呢?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