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亡国之君 其二:周厉王

作者:林灵
font print 人气: 181
【字号】    
   标签: tags: ,

周厉王禁言独断

《国语‧周语上》记载:

西周末期,周厉王残暴无道。人民对他非常不满意,到处宣扬他的暴行。

一次,老臣邵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谏厉王说:“您瞧您都做了些什么呀?把朝廷的政务处理得一团糟,现在人民对你的统治越来越反感了,居然到处宣传您的恶行!继续下去,可怎么得了啊?”

没想到,周厉王听了点点头,说:“邵公啊,你说得有道理,老让人民议论我,确实不行啊!”于是,他马上调来军队,传旨:“谁敢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就给我抓起来,开刀问斩!”

周厉王为了将百姓的言论监控起来,专门从卫国请来一个巫师,让他对人民进行监视,如果一旦发现谁宣讲了对天子不利的话,就马上杀了他。

周厉王这么一做,人民都不敢随便乱说话了。两个熟人如果在路上碰面,只能互相递个眼色,擦肩而过,谁也不敢跟对方聊个天、说个话。

看到这样立即有效的成果,周厉王非常高兴。他得意地对邵公说:“你看看,我能让人民都不说话,现在社会上,哪还有人敢议论我呀?”

邵公见天子竟然如此愚钝,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说:“防备人民的口,比防备河流泛滥还危险呀。河流是不能堵住的,将河流堵塞,无数小水就会积成滔天洪水,吞没良田,毁坏房屋,形成大祸!人的嘴巴,同样也不能堵上,不让百姓说话,带来的灾祸,比河水泛滥还要可怕得多呀!要想真正治理河流,正确的办法是疏导,使河水畅通无阻,流入大海;要想真正治理国家,正确的办法是:让百姓畅所欲言,大胆说话。所以圣明的君主在听政时,总是让大夫、卿士随意发表意见,还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然后才对朝廷政务进行决断。老百姓愿意说的,都是闷在心里的话,你不让人民说话,到底能维持多久?我看,您这样做是不行的。您还是调整自己的作法,回到正路上来吧!”

邵公说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可是,周厉王说什么也不肯听,整日任意而为,纵意横行。三年以后,人民终于起来造反,拿起武器,把他赶出了京城。

厉王见返回都城无望,只得跑到晋国的彘地(彘读置,古称的猪。这里是指把厉王安置在养猪场里生活)藏身,了此余生。@*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的时候,大禹继承了舜的王位,成了天下的君主。但他从不贪求奢华的生活。他用不加雕琢的木头,作房屋的架子;用朴实无华的房屋,作宫殿。他吃的是粗糙的米饭,喝的是野菜清汤。他用粗麻布织成衣服,用鹿皮来抵御寒冷。
  • 叔孙通明明说的是一派胡言,却得到秦二世的宠信,官封博士,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 康熙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布恩德于四海,使得天下出现了“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为中国帝制后期最为圣明的君主,康熙对后代的教育亦是历代帝王中最为勤谨的一位,故其后代皇子王孙多文武全才,实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教育家。
  •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圣德神功、千秋盛业给人类留下典范。同时,康熙皇帝是一个孝思、孝行逾恒的圣君。康熙皇帝怎样重视孝道?又是怎样实践孝道的呢?
  • 汉灵帝即位的元年,党锢之祸刚刚过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相继遭宦官毒手,随后无数清流名士惨遭迫害,第二次党锢之祸再掀腥风血雨。 “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