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手札

前人游记.游水里社记(邓传安撰,1823年的日月潭游记)

◎ 导言

清朝道光三年(1823 ),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前往水沙连(埔里盆地)考查汉人违法侵垦的情形, 事后他将这次的见闻写成《水沙连纪程》一文。 完成任务之后,回程时,邓传安顺游了位于日月潭的水里社,并写了《游水里社记》, 水里社,即今日的水社,是日月潭最繁荣的游憩景点。 邓传安在二百年前所写的这篇游记,让我们得以回味当时居住于日月潭一带邵族的风土民情。读此文, 对照水里社今昔的变化,读者应会有几许历史的怀想与感触。

邓传安的原作是以古文书写,我翻译成为现代中文,以方便读者欣赏。本文所选的插图为日治时代的日月潭老照片, 用以做为阅读的参考。清朝时代的汉人习惯以“生番”、“化番”、“熟番”等歧视字眼称呼台湾原住民族, 已不合时宜。翻译时,用字依邓传安的原文意义,对台湾原住民族并无不敬之意,敬请读者谅察。

旅游最令人觉得舒适的是有山有水的景点,而水中有山,景色尤佳。

水中有小沙洲,或者一山一谷,都不如杭州西湖的孤山,一座孤岛处在水中那般的秀丽。

至于江苏省镇江的金山、焦山耸峙于长江,可以俯瞰大江壮景;然而江浪惊涛骇涌, 涉险登山游览,游者心情无法欢畅,反而让人更羡慕清澄的湖泊与幽静的深谷才是真正的优美胜地。

蓝鼎元着《东征集》所提到的“水沙连”,就是一座山孤处于湖泊之中。水沙连的潭水不知从何处来, 在这里汇聚成为一座湖泊,长几十里,宽约长的三分之一。湖水的颜色分为红色及青碧色,因此被称为“日月潭”。

珠山(今拉鲁岛)屹立在潭水之中,高约一里,周围约五里。蓝鼎元欣喜来到此地游览, 将自己比喻为陶渊明笔下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我羡慕而向往游览日月潭已经十几年了。 幸好有机会因为调职而东渡台湾,又因有公事为由而可以前来此地一游。我实在与日月潭的山水有缘分啊。

日月潭的“蟒甲”(独木舟)(图片提供:tony)

于是我从埔里社办完公事后,就来到日月潭游览,住宿一晚,划舟游湖。

这里的独木舟,称为“蟒甲”(或称甲舵),狭长状,因为挖空树干的缘故, 只有木桨划船,不用划竿,在湖面起划动水桨,缓缓行进。

湖水有两种颜色, 交界处色泽分明,如有一条界限;湖水很深,但十分清澈,可以看见底部的沙子,鱼儿在水里迅速游动。

现在已是初冬季节,日月潭四周的山峦一片青翠,宛如夏天。整个潭面都满布菱角和芡实。 浮在水面上的白色莲花,宛如内地六月的菊花。

我从北面乘舟向南行,绕到山的后方,将船靠岸。拉起衣服,穿过草地,往爬上,不过几十步, 看见一亩地的美人蕉,然后又看见约一亩地的万年菊,有红色、黄色,互相辉映,都是野生蔓长。山上的木果也是自然天生的, 石榴已经凋谢,林檎果还可以咬食。这里风清云淡、鸟语花香,让人惊喜而忘记疲劳,只可惜荒山野地没地方可以坐着休憩。

珠山(拉鲁岛)(图片提供:tony)

蓝鼎元的游记曾说,当地番人在珠山岛上环绕着岛屿居住,并架竹木以草承土, 浮在水面上耕种,《府志》也有记载这种浮田耕种的方式,如今都已看不到了。

只看见水中架着木板,靠近岛屿的岸边,做成仓寮,以方便贮存稻子而已。其实番人不懂得耕种,连肥沃的土地都弃置不耕种, 又怎么会使用这种浮田来耕种呢?

从山脚下眺望日月潭,不晓得浮田真正的原委;而眺望远山, 又不知山棱的脉络走向如何。我打算爬到山顶看的更深远,然而杂草高长,树林茂密,找不到上山的路径, 只好惆怅的折返;继续令人划着船环绕着日月潭的珠屿,船舟缓行游湖,以满足我这寻幽访胜的心情。

从舟上望见靠岛的屋寮,挂着许多髑髅头,听说是来自水沙连北港一带的生番头颅。根据考证,乾隆五十二年(1787), 水里社的番人毛天福因协助官府讨伐林爽文而受赏;《台湾府志》记载:雍正四年(1726),水沙连社的番人骨宗作乱, 出草残杀百姓,台湾兵备道吴昌祚出兵讨伐,擒获骨宗,搜出八十余颗头颅。水沙连的番人,先前效忠政府,后来却从事叛乱, 前后情况有不同的变化。这么多的髑髅头,是野番的头颅,还是老百姓的头颅呢?来此地游览,若说心中没有戒心, 又何必要有武装护卫跟在身旁保护呢?

日月潭(图片提供:tony)

唉!台湾乃是一座海岛,而岛上竟有这么一座潭,而潭中又有这么一座岛,周遭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身处其间, 这是梦幻?是真实?是仙境?还是凡间呢?

从蓝鼎元最初来此一游,写《纪水沙连》一文,至今将近一百年了。 如果能让从前那些艰险的山路能够逐渐整修,变成平坦的道路,使游客可以接连而来,欢喜留恋于日月潭的风光, 然后依据此地的天然景色,增设人工游憩设施,山顶、湖岸,都设有观景台、凉亭,长长的阁楼、层层的阶梯、弯曲的廊道, 有美树、奇石、荷花点缀其间,那么长江下游以东、浙江西部的那些著名的湖光山色景点还能独自享有山水美名吗?

山水有灵,必定不会让日月潭永远被弃置于版图之外。我姑且将它记载下来,提供给以后的游人参考。

(邓传安作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Tony翻译,摘录自《台湾古文游记选注》,略有修订。)

旅记日期:2013.10.11  

旅行地图(图片提供:tony)


责任编辑:施宜葆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注】本文所选录的日月潭老照片,原始图片来自国立台湾大学特藏资源展示系统《台湾老照片》,

网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日月潭湖岸的邵族部落。(图片提供:tony)


邵族妇女与独木舟。(图片提供:tony)


邵族杵歌。 (图片提供:tony)


拉鲁岛(珠山)今貌(2013年,拍摄地点:日月潭游湖途中)。(图片提供:tony)


日月潭今貌(2013年,拍摄地点:文武庙)。

(图片提供:tony)


日月潭浮屿(2013年,拍摄地点:水社亲水步道)。 (图片提供:tony)


水里社(水社)今貌(2013年)。(图片提供:tony)


水里社(水社)今貌(2013年)(图片提供: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