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南随笔】《礼乐文明纵横谈》:魂兮归来(十三)

人气 5

(续上期)周公教导成王, “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要控制欲望,不要沉湎于观赏、安逸、嬉戏、田猎之中,不要贪图享乐。要“卑服”,尽力从事卑贱的工作, “先知稼穑之艰难”、“即康功田功”,修路种田,也要甘愿参加。只有这样,保民惠民之心方能自然形成。周公认为,“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要赢得民心,只有施行德政,明德慎罚,以道德教化为主,刑罚要小心谨慎。

周公“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的提示,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官德有待勤政来实现。《尚书•大诰》记载,周公常常向辅佐过文王的老臣发问: “尔知宁王若勤哉?” 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文王勤政的记忆,并提出“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老天爷也要求我们勤政爱民啊!成王倾听教诲,终于认识到,周公最大的政德,是“勤施于四方”。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全心全意礼敬贤士,时时处处爱抚百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著名诗句,是对周公勤政而赢得天下和谐稳定的千古定评。

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之地,集礼乐文化之大成,礼乐文化是洛阳城市文化的灵魂。洛阳的周公庙,相传建于隋朝末年,据庙内碑文记载,明万历,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乃至民国,曾多次修葺,每朝香火不绝。庙内定鼎堂和二殿、三殿,大体保存旧制。周公庙是展示礼乐文化最重要的基地,是弘扬洛阳城市文化魅力的璀璨载体,亟待规划设计。祈春风浩荡,送暖人间。

仁———礼乐实践的理想境界
儒家,以礼乐文化为中心思想,孔子为“克己复礼”奋斗终生。孔子贵“仁”,一部论语,涉及仁字多达109处。仁,是儒家的人文理想,是儒家最根本的价值取向。颜渊问仁,孔子答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掌控私欲,稳定社会,和谐人间,天下才会进入一个美好的仁爱境界。仁是礼的文化灵魂,礼是仁的存在形式。孔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没有仁的伴随,礼乐将徒具形式。仁是人性最光辉的亮点,以“仁” 为核心的礼乐文化,将带来主客观世界的同步优化。仁,是儒家追求的实践礼乐文化的理想境界;天下归仁,则包括天地境界、政治境界、道德境界和生活境界的完美。仁是天地生生不息之德、生生不息之理。仁学主张人心和天道合一,从“仁者爱人” 发展到“泛爱众”,扩大爱心惠及的范围,爱惜一切生命,尊重所有生灵生生不息的权利。儒学大师周敦颐,相传他家“窗前草不除”。人问其故,周敦颐答: “与自家意思一般。” 周敦颐亲切轻松的回答,表达了万物一体的崇高理想,主张要以爱人之心,泛爱世间万物。程颐任宋哲宗帝师时,见哲宗随意攀折树枝,不避冒犯,告其“不可”。这些日常的生活细节,恰恰深蕴其对草木虫鱼的仁爱之情,为生生不息的天地境界营造生命兴旺的葱茏景色。只有这样,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方能实现。

责任编辑:泽霖

相关新闻
2024国际旅游时尚小姐亚特兰大赛区9月举行
中华民国女子壘球WBSC世界杯、亚特兰大赛程
小型飞机在纽约坠毁,乔州一家五口丧生
田纳西地区检察官因颁布禁止帮助未成年人堕胎法被起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