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汉字正义(21):人比天地 是为“三才”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人与天、地相比并,称为“三才”。《易经.说卦》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易经.系辞》中也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可是,人怎么能与天地并列呢?处于并列关系的“天、地、人”又为什么称三“才”?这里的“才”是什么意思?史籍中却没有留下明确的说法,以致后人多半只是机械地沿用“三才”的概念,而不甚明了其义。

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殷商覆亡所造成的汉字义理传承的断层,使后人对“才”不能通晓其本义。当“才”的本义揭开后,“三才”的含义竟是如此显见明白!诚所谓“道不远人”。



在甲骨文中,“在”的第一形与“才”相同,即“才”其实就是“在”的本字,字形像竖立于某地的扎束物象形,如稻草人之类,表示存有、定止于某处之意(音 zài ㄗㄞˋ),即存在。为了表意清楚,“在”的甲骨文后来又另加了意符“王(‘大’立地上)”表示,字形就由“才”变成了“在”。

殷商覆亡以后,从金文中可以明显看到汉字真义失传后的无理变化--“才”逐渐失去其形象特征;“在”中的“王”则讹成了“士”;也就都不知所谓了。

后来,小篆将“在”之“士”改为“土(地面,地点)”,才使“在”的音、义重新明确起来,即“才”的本义就是“存在”。这在“才”所构成的主要汉字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如:

在--自不必说了,它本就是“才”的转注字。

存--从子(初生儿)、才,才亦声。子孙得以存在,以表示存续、生存之类的含义。

材--从木,才声,才亦表可留存待用意。可留存待用的木头,自然就是“木材”。

财--从贝(钱物),才声,才亦表存留意。钱财、财物,当然是人们所喜于存留的。

知道“才”的本义,再看“三才”的意思,那就很清楚明白了--三种存在。

解决“三才”的“才”的问题后,新的问题是:人怎么能与天地并列呢?中国文化是神传文化,所以要从这个角度来寻找答案。

中国古代流传着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就这个神话而言,天、地、盘古是同时产生、并列存在的。当然,这里的盘古不同于一般世上的人。

在前文〈汉语——神的嫡传语言〉中已提到,世界各古老民族中,都流传着神用泥土造人的故事,不同时期不同的神,仿照自己的形象与结构造了地上不同的人。因此,人与神是有连带关系的。

神为什么要在地上造人?当然有其深远的用意。至少在不同时代,神都为人类传下不同的修炼方法,等于给人留下成神之路。人如果能够修成神,与盘古不就类同了?人与天地并列不就顺理成章了?

换个角度,超过盘古的神或者更高级的生命还有没有?从道理上说应该还是有的,所以人通过修炼,也许还可以成就比盘古更高境界的神。所以,人与天地并列称为“三才”,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中国古代神话还说,地上的人都对应着天上的一颗星星;还说有的人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所以,“人”本身不就是“天”或“地”吗?当然,从宗教角度上说,人是从高层次上掉下来,而高层次上的生命是有大神通,也许一挥手之间,就可以开创出一层天地来。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会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尚书.周书.泰誓上》中强调:“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老子则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屈原则高歌:“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可见人类的存在并不是简单或偶然的事情。人类如此之高级,切勿与动物类比。生命如此珍贵,理应善加尊重珍惜。人类的产生既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自当珍惜生命,探索生命真谛。@*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