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话题

辛素 :孔子学院与“孔老二”文化

【大纪元2014年06月19日讯】说到这个话题,我先给读者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儿时常听大人讲,后来自己学会了,又讲给其他人听。对于这个故事,我印象极深。

  

话说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不务正业,身无分文,又假装正经。有一天,此人饿得前胸贴后背,于是在街上瞎逛悠。他看到一个卖糖火烧的摊位,火烧皮儿上黏有一层芝麻,于是,他心生一计。

  

他来到柜台前,问老板要了2个火烧,用两手一手拿一个。然后大叹一声,拿着火烧的双手用力一拍,火烧皮上黏着的芝麻就纷纷掉落到柜台的台面上。之后,他把火烧还给老板,开始讲他宏伟的建房计划。

  

他用手指蘸着口水,一边讲一边在台面上画,这边他要盖三栋房,那边他要栽几颗树,沾着口水的手就把散落在柜台上的芝麻黏到手指上,假借沾口水的当儿,芝麻就吃到肚子里。芝麻吃完了,他的房建计划也讲完了。正待起身要走,他突然发现台面的缝隙里还有几粒芝麻,于是,他灵机一动,用力拍了一下案板,夹缝中的芝麻被震到台面上。他说,“对了,我还要在房子的四周建一个围墙。”随着话音,他的手指在案板上划了一个圆,刚好把那几粒芝麻全部沾在手指上,他舔了一下手指,得意洋洋的走了。

  

这位书生名字叫“孔老二”,也就是孔老夫子。一架破车、老树昏鸦、一个古朽老人带着几个潦倒学生,在我儿时的教育中,孔子被刻画成一位思想不正、行为不检点、游手好闲、骗吃骗喝的形象。有次和一位台湾长大的朋友聊到中国传统文化,“孔老二”话到嘴边被我换成“孔子”说出来,而台湾朋友则自然的说:“奥,你说的是孔圣人。”

  

台湾朋友的一句“孔圣人”惊了我本有的文化意识, “孔老二”还是“孔圣人”,区别了大陆文化和台湾文化的不同。台湾文化更多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大陆文化则更多被马列思想所替代。

  

回到孔子学院这个话题上,中国政府出资、出人力,在海外多个国家推行孔子学院,从表面看,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问题来了,一个以马列思想为宗旨,以社会主义为实践的社会,如何能够教育出崇尚“仁义礼智信”的儒生?

  

孔子倡导“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做人标准,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这些,是孔子学院的教课书中不可能涵盖的,即便是有其文,也不可能承载其意;即便是教授汉字,这些汉字本身承载的也不再是儒家文化,充其量只能是“孔老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