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国教两样情 菁英焦虑弱势无声

【大纪元6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0日电)一场国中教育会考,都会区学生、家长“高分低就”的焦虑,抢尽媒体版面。不论是写作测验、志愿序的争议,焦点都集中在少数菁英,弱势学生的权益反而无人闻问。

根据台师大心测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会考国文科待加强(C)的人数比率为17.34%,社会科19.95 %,自然科25.25%,数学、英语科比率最高,分别有33.40%和33.73%。

教育部不愿公布各县市的数据,外界无从得知“城乡差距”究竟有多大。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心测中心主任宋曜廷日前指出,英语科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即前段人数多,后段人数也多。数学科则是落后的人偏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拉起后段学生,亟需改革。

长期关注偏乡教育的清大荣誉讲座教授李家同,今天投书报纸指出,媒体报导免试升学集中在志愿序产生的困扰,却似乎忽略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便是全国有1/3的学生英语、数学“待加强”。

李家同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表示,“前段班最会闹”,而升学制度调整也围绕着他们打转,反而是后段学生,往往只能选择顺应变革,权益受损也无人闻问。

李家同举基测时代的“免试入学”为例,有些不错的高中职愿意依“在校成绩”收学生,给偏远地区孩子机会,十二年国教推动后,全都要看会考成绩。就他所知,有些偏乡学校,超过7成的学生英文、数学“待加强”,他们并非不努力,而是资源较缺乏,升学制度改革反而对他们不利。

“弱势孩子最需要关心和帮助,最不需要的是打击”,李家同认为,会考题目设计不能只专注于鉴别前段班,也要让后段班拿到分数,学习才会有成就感。会考简单题目的比率应提高,第三等级也不要叫“待加强”,直接改用A、B、C等级即可。

对此,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副署长黄子腾表示,会考是全国性测验,必须考虑效度和鉴别度,因此不可能有太高比率的简单题。至于“待加强”的学生,后续将在高中职阶段加强补救教学,希望家长们一起配合,让学生学会基本能力。

会考原本只有3等级,因都会区明星高中的筛选需要,才再细分“标示”;但有了“标示”,菁英家长又在意写作测验比序较前,担心“志愿序”积分造成高分低就,纷纷透过民意代表、教育局处施压,要求公布详细的统计数据,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事实上,除了基北、高雄等都会型入学区,其他县市免试名额高,即便是第一志愿,也不用厮杀地如此激烈,甚至不需用到“标示”。

比起这些都会菁英的议题,高达三分之一的弱势生反倒越来越边缘,对他们来说,志愿序、写作、数据和标示,都是遥远而陌生的名词。或许教育单位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帮这些孩子摆脱“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