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教育

数学家: 人们对待天才儿童的迷思

【大纪元2014年06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马颖慧编译报导)当代许多人常感叹社会没有为适合的优质教育机构,为天才儿童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而令天才儿童被埋没。一名曾经的天才少年、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数学家艾伦伯格(Jordan Ellenberg)却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当提到天才儿童,人们就会想起那些一两岁就会读书,三四岁就会心算,又对繁琐的数学问题得心应手,智商(IQ)至少在115,多在120~130之间,甚至那些高达160的儿童。

艾伦伯格介绍说,由本博博士(Camilla Benbow)和鲁宾斯基(David Lubinski)从1986年就开始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后来改到范德堡大学)开展的“数学早熟青少年模式研究”(the Study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项目,针对全美上百名13岁前SAT的数学成绩就在700分之上,英语成绩就在630分以上的天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且要这些学生定期提交自己在成长过程之中知识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报告。

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并不像人们想像的昙花一现,他们起步就比一般的孩子更早,而且更强健,也发展得很好。其中44%的人获得了博士学位(美国只有2%的普通民众获得博士学位);他们的中等收入为8万美元,是美国人平均工资的两倍,而且其中的两个天才儿童现在是哈佛的教授。

艾伦伯格对此表示高兴,但是他认为那些过于重视天才儿童的人们过于推崇天才儿童,却往往低估了辛勤和持久工作的意义,以及创造力、视角和品味的重要性,然而是没有这些品质,天才儿童却难以成功。

他同时认为,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天才儿童的期望值过高,将他们称为特殊的人力资源,全球经济竞争的驱动力。例如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基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这些天才儿童是能够猜出所有谜语答案的人,他们将成为带领战胜恐怖主义的人,创造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专利产品和科学创新的人,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学校并没有给他们设计专门开发这些孩子智慧的服务。”作为一名天才儿童,他曾经因为这种说法而骄傲过,但是现在他却认为,我们人类并不是没有对这些天才少年提供足够的关注,而是我们过于关注这些天才儿童。

艾伦伯格表示,他在鲜花和掌声以及人们羡慕的目光中长大之后,才发现其实很多工作是由平凡的,没有进入精英学校的人做的,而由于在美国社会中这些优秀儿童与一般儿童的比例是1:10,000,因此哪怕这些具有天分的人能够解决1%的难题,还有99%的问题是由那些没有拿到精英班的特快车票的人做的。

艾伦伯格说,“虽然很多天才儿童由于勤奋和天分更容易成功,但是我们的社会中更多地成功人士却并不是天才儿童。”

他以自己的学术领域数学理论研究为例,他很遗憾的表示,因为人们过于重视天才儿童,似乎只有有优势的人才可以在数学这种专业领域取得成功,因此他自己每年都有很多非常有前途的学生,未来的数学家放弃数学专业,放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无法在竞争中获胜。但是他指出,其实我们的世界并不仅仅是需要数学家,还需要数学老师,很多精通数学的医生、首席行政官和参议员,普通人大可不必因为生活在精英的阴影之下而自惭。

那些推崇天才儿童的人还有一个误解,就是那些在数学领域的带头人都是与生俱来的优胜者,正是这些人带着人类在数学丛林中跋涉。但是现实生活中,数学是一个公共事业,每一个成绩都是一大群有学识的人,向同一个方向努力的结果,虽然人类总喜欢给最后的成功者带上桂冠,而这个带上桂冠的人可能偏巧曾经是一位天才儿童。他举例说,正如马克吐温说的:“上千人参与创造了电报,但是总是最后那个人获得荣誉,其他所有做过贡献的人却被遗忘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菲尔兹奖(年轻数学家所能够获得的最高奖项)的获得者陶哲轩(Terry Tao)也表示,他在大学时代的成绩就是在很多同事的协助下,在艰苦而持续的努力下完成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由于自己是‘天才’才完成的。

艾伦伯格在文章的最后说:“将陶哲轩及许多像他的神童们称为“天才”(genius)不能说错,但是用“天才”来形容他们的成就则更为准确。“天才”应该是用来形容发生的事情,他们的成就,而非某类人。”

(责任编辑: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