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醉梦话丹青】(1)文人画《尘外山外山》

《醉梦话丹青》 序言

中华之文化源远流长,约2500年前,绘画艺术就以竹木、皮帛、粉墙为依托介质,就形成以毛笔蘸黑墨、行笔成黑线做为造型方式,用极为抽象的笔墨语言来表达画家丰富的情感,夯实了较为完备的造型秩序和抒情理念,虽经朝代的数度更替、社会文化的扭动、外夷文化的侵蚀以及本土文化的撕扯,仍未撼动这种绘画方式的表达秩序,一些想改变“她”的人都没有成功过,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大大不同于其他绘画语言的叙事方式。

这种绘画除以笔和墨为造型语言外,就是以独特的色彩表现,赢得了在艺术长河中的不朽地位,“丹”为红色,“青”为深冷蓝色,均来自于矿石,经研磨施胶赋色于图,千年不变。至今此二色仍是这种绘画的主体色。为有别于外夷绘画,故这种根植于中国、极有特色的绘画形式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也叫丹青。

古人用丹册记勋,青册记事,“丹青”也表史册;丹青艳而不泯,故以比喻始终不渝;文人们也常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功勋;一般意义上,丹青常指中国画。

《醉梦话丹青》之一 文人画 《尘外山外山》

文人读的书多,总要找个发泄点吐出来,以表心中之情,言则有之,但言之枯淡;舞者有之,但舞之短暂;歌者有之,但歌者瞬逝。唯有图之,可久而观之,且可籍图抒己之情,呼己之声。故中国的文人雅士多亲绘画。

文人们以图寄情由来已久,文人画在中国画崎岖的山路上时隐时现,这种绘画形式非眼见之物、非现实之状,是借物象抒胸中之情、畅心抒怀、恤他扬志,这便有了浪漫的构图,如鹤松组合、深冬见夏鸟、南草会北树等,更为明显的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大大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散点透视。

《尘外山外山》初作于1998年,1999、2013年再补完成,用细工勾线造型,牛毛皴法塑形,赭石渲染春树及山石明处,花青罩染暗部。

表现的是两个洒脱的雅士静坐在野外,淡淡的茶,轻轻的风,散淡素语,似乎与远处水边凉亭下的谁在对语。

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电声乐器的尖叫,更没有得失后的庆典酒话与怨天尤人;有的只是蛙声和蝉鸣、雨打芭蕉和草庐纳飞燕、布衣麻履、清茶野菜、恬淡的生活、达观的出世人生哲学,便成为历代文人们所祈求的“形而上”的生活模式。

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当朝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题材多不为人知之类,绘自然景物表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渔翁、樵夫、隐士、修者……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雅士、隐者的化身。

梅,孤高自赏,不与旁类同好恶;

兰,幽香自怜,不与他草共荣衰;

竹,虚心直节,不与他木求曲圆;

菊,凌霜傲骨;不与他花争光水。

写水,渔翁垂钓静等鱼——不急功近利;画山,樵夫负重不斜视——不问世事。虽有释道思想的淡薄,也有儒家文化的恤弱……

山静则雁成行,

水动则蛙声扬。

心平则草木生,

悠然则南山现。

(点阅【醉梦话丹青】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