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南

【美东南随笔】《礼乐文明纵横谈》:魂兮归来(十)

(续上期)礼———权力的笼子

从周公制礼到孔子为“克己复礼” 奔波一生,都是为了给社会带来福祉:控制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社会的安宁幸福,除天灾莫测难防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权用权的正邪。仁政爱民,造福民生;暴政施虐,黎民涂炭。权力摆布社会,左右百姓;优化权力,是制礼的福民初衷和实践的最高境界。

礼,以道德倡导,勉人自尊自爱,修持美德。礼,以礼仪规范,促人自省自律,禁欲守法。周公制礼,尤其重视对上层人士的训诫、对掌权者的规范。倡导官德,是对官员的制度管理和心灵管理。我们这里讲的礼,是指礼乐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具体的仪式条款。周礼繁缛,吉、凶、军、宾、嘉,不同场合,都有不同的礼仪形式。吉礼,是对神祇和先祖的祭祀;凶礼,是丧葬祭祀和对天灾人祸的哀悼;军礼,是战争或田猎启动的仪式;宾礼,是诸侯朝见或会盟的礼仪;嘉礼,是婚娶、加冠、饮宴、庆贺等活动仪式。周礼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事事处处都有礼仪的要求。我们讲的对权力约束的礼,不是此类繁文缛节的形式,而是礼治精神,是掌权的理念和用权的态度。

收录上古文件,有诸多周公言论的《尚书》和追述礼乐倡导和实践的《礼记》,对掌权为公利民,用权勤政宽刑,都有周详的记录和具体的要求。《礼记》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掌握权力,是为了天下的稳定昌盛,所以,要推举贤能者掌权。尧舜禅让,就是先圣为后世树立的榜样。德盛则治,德废则乱,道为治本,欲为乱根。对官员来说,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是行政清明的保证。所以,《尚书》提出“任贤不贰”,权力要交给贤明的人,这道理不能改变,这是优化权力的根本措施。

特别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人品的好坏,影响更大。《尚书》云:“天吏逸德,烈于猛火。”高官失德,给社会带来的灾祸,犹如狂风烈火,焚毁的后果更为惨重。“王者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王者造孽,灾祸连年,卿士贻害,长达月余,师尹过错,则在一时。因为,对于道德沦丧的官员来说,揽权之欲与威势俱增,嗜利之心随欲增长,胃口随官位的步步高升越来越大。所以,对贪官,老虎蚊蝇一起打,打老虎则显得更为重要。

礼,是对官德的根本要求,是对民众的关心和爱护。对此,《尚书》反复叮嘱: “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秸百姓以从己之欲。” 不要用歪门邪道的手段,骗取百姓的称誉,不能以损害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满足自己的欲望。《尚书》提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会安宁。对百姓,要“若保赤子”,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人有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要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解决问题在前,不要等到怨声载道,沸沸扬扬后才去补救。仁政惠民,关键在于与民同甘共苦。

责任编辑﹕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