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彩绘生活(198) 属于17岁的校车

在网路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的成长背景巧合的和我一样——都来自眷村也读过空军子弟小学。在其中一篇她提及小时候家住台中,搭乘“军用卡车”当“校车”的事情,瞬间引起我的共鸣:原来不论住在台湾的那一个眷村,也不分北、中、南任何地区,只要身为空军子弟,念书搭乘的校车居然通通一样啊!都是使用那种车顶上搭着深蓝色帆布棚、每天接送眷村父亲们上下班的军用卡车。……阅读到此,我心底久远的记忆,也被意外开启了。

我童年住在松山区“妇联四村”,附近接连着另两个空军眷村,当时我们这些眷村的孩子都在台北空军子弟学校读书。小学搭乘的交通车,并非一般军用的帆布大卡车,而是考虑到读小学的孩子个头不高、发育也不够完全,而将“军用交通车”经过改良的学生“校车”;外观漆着深蓝色,四周钉着许多横条木板,木板间有大小刚好的空隙,方便我们看见车外的景致,车内的空间不会给人幽闭和难受的感觉,我们的小手也无法从细缝间伸出去,维持安全。

车内两旁有长条的板凳座位,那是给年纪较小或体形瘦弱的弟妹们坐的,念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要自告奋勇用站的!毕竟念书的孩子大家都是邻居、也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彼此的父亲在工作间也多为长官或部属关系,那种眷村情谊就像一家人似的,不分你我是一种特别的情缘。

及至初中二年级时父亲调职,我们全家从台北搬到桃园的“建国六村”。虽然同样都是眷村,但感觉桃园眷村偏僻多了,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连民营公车或客运车都没通行〉!只有一种军用的“克难公车”可以让我们搭乘到桃园市区,这车身的外观与内部,和过去我在台北读空小时搭乘的校车很像!它的车票很便宜也有发车时刻表〈大约每小时一班车〉,就张贴在每个眷村的公告栏上。

记得我转来时就读“大竹初中”,上学没有校车可坐,因为珍贵的军用卡车要分配给大园机场方向、远距离眷村的孩子搭乘。所以家境好的眷村同学骑单车,和我一样没单车骑的就靠两条腿走路!每回单趟的脚程大约是40分钟,晴天走路顶多汗流浃背,若遇上冬天的雨季走路,衣服、鞋、袜全被雨水弄得又湿又冷不说,还会觉得回家的路好长、好远,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

幸亏后来考上“武陵高中”,终于不必走路有校车可坐了!我们的校车,就是接送眷村父亲们上下班的深蓝色军用大卡车。只是校车每次都来得很早,大概是清晨6点多就来了:第一趟先接送我们去学校,第二趟再回来接送军人父亲们去上班。

若没搭上校车的话,就必须自己去转2趟车到学校了:首先要搭军用的“克难公车”到市区的客运车站,再转一班“市公车”才能到校,但不论你怎样努力的搭车、转车,当天到校一定“迟到”。所以每天上学都很痛苦,一大早必须和时间赛跑,背着大书包连走带跑的追赶校车——“只此一班”!绝对没有下一班车可坐了。

好玩的是夏日天晴的时候,我们搭乘的校车会变成“敞蓬”车,车顶上的帆布会被收卷起来搭在最前端;一大早突然坐上卡车吹风看景,保证你提神醒脑、睡意全消。当然也有人不受影响,每天就着晨光拿着手里的课本专心背书或猛K英文单字。

倘若大清早下着霏霏细雨,或偏来一阵及时大雨,那顶棚大大的深蓝色帆布又被放下来了,此时深暗的车内忽然一片黑寂,闷热的空气让人快窒息;尤其冬季天黑得快又早,遇上雨天帆布压顶,那种幽暗深黑的气息,让人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很恐怖。有时车外下着大雨,叮叮咚咚的打在布棚上,雨水还会从布的细缝间滑落下来,莫名的滴在身上或头发上。我们在车内虽看不见各自的面容与眼神,却能相互聊天或窃窃私语,当然在此讲的话毫无秘密,大家都听得见呢!

对比如今的“校车”是豪华游览车,内装冷热空调设备、顶部多层光源,还配有双层窗帘和液晶电视、卡拉OK。就算不找同学聊天,同学们依旧是各忙各的滑手机吧?想到此,真的好怀念过去学生时代搭乘“克难校车”的日子啊!那高中的年轻岁月,彼此坐在幽暗的军用卡车里聊着属于我们浪漫的17岁。@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