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唐人街盛行台山话的由来与《纸儿子》的故事

人气: 69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12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在美国的老华侨中台山人最多,台山在中国内地也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称号,旅居国外的台山籍华人据说比台山市本地人口还多,纽约溯源公所的台山籍老侨雷金鸣说,这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

怀揣金山梦 离乡背井开荒美国

台山人出洋的历史很长,除了早期去“南洋”(东南亚的印尼、马来等国)的外,有说法称道光初年(190多年前)就有台山先侨为家计所迫,乘帆船往美国。 1848年以后美国西部的加州发现大量金矿,出现了淘金热,消息迅速传到了台山。雷金鸣说,最早台山人把去美国加州称之为去“金山”,后来因为2、3年后澳洲也发现了金矿, 吸引了台山等四邑的淘金者,台山人就把去澳洲称为去“新金山”,把去加州改称为去“旧金山”了。

大量金矿急需采矿工人,但是当时从美国东部到西部还没有交通干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需要6个月,还比不上从亚洲乘船2个月即可横渡太平洋来的经济方便,因此美国在香港设招工公司大量招收华工,出现了华侨大批移民美国的浪潮,当时每6名淘金者中就有一名是华工,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是以契约劳工或被“卖猪仔”的方式来美当劳工做苦力,为美国西部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香港到旧金山航程历经太平洋、印度洋的风浪,在海上要颠簸数十日,历程也非常艰苦,舱内拥挤不堪,食水严重不足。溯源公所的老侨邝耀辉说,记忆中坐帆船一个月可以抵达,“从前的老华侨都这么说,一个礼拜只准吃一个咸蛋,如果你吃足四个咸蛋,就差不多到美国了。”“我阿爷的爸爸,坐帆船过来的,”老侨邝永光的太太说,听老人讲那时帆船顺风往前开,遇到逆风感觉在往回走(Z字形)。

“后来他们在旧金山筑铁路,干的又好又快又艰难,中国人很快做好了又到加拿大去,”雷金鸣说,因为华工铁路建的好,连接加拿大西部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筑工程,也从美国招募熟练筑路华工,加拿大也从中国招募华工为筑路工人,一直到澳洲都是这些华工建铁路,铁路工程完成之后,经济萧条,工会开始排华,意大利、爱尔兰人在失业压力下害怕华工抢了他们饭碗,华人成了攻击的目标,最后排华政策于1882年通过,华人被禁止入境。

排华时期只能台山人来美

但是根据美国的法律,在美国出生的“土生”华人都是土生美国公民,不受《排华法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回乡省亲,而华裔美国公民在外国出生的子女,也有公民权益,未成年前到美国后即可成为美籍公民。(1894年一名美国出生的华人厨师黄金德与美国联邦政府打官司并胜诉,开启了“出生公民权”的先例。)

出洋历史悠久的台山人自然成为移民先驱,他们于是尽量利用这项政策,回国结婚生子,每三五年省亲一次,返回美国后就向移民局申报生了子女,十五年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办理这名子女来美谋生了,如此,唐人街遂成为台山人的天下,大陆台山成为了第一侨乡,此即一个原因。

“那时都是(公民)爸爸带儿子来美,所以代代相传只能台山人来,其他人来不了就是这个原因。”雷金鸣说,排华最强烈的时期台山人大批以假儿子的身份入境美国。

《纸儿子》成排华时期华人移民美国主要路径

发生于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是美国历史上遭受过的最严重灾害之一,随之而来的大火造成的损失更大,市政厅的大部分档案及人口出生记录,以及很多住家的财产全都被烧毁,这给生活在《排华法案》阴影下的无证华人带来了一线生机,许多华裔纷纷趁此机会声称自己的出生资料在被烧毁的市政厅里,当局也无迹可循,只能照单全收。

没有身份的华人于是申请到补领出生纸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并到当局登记说自己在中国有多少儿女。此后中国很多乡亲就循此途径花大钱买假爸爸、移民美国,即是后人所称的《纸儿子》(Paper Son)。

这些被确定为美国公民的华人,大多数在美国找不到伴侣,都是很频繁地回中国。雷金鸣说,“因为以前的女人不出来(外国),听人说旧时唐人街如果突然有一个女人到埠了,无论是在餐厅正在炒菜的,还是招呼客人的,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出来看(稀罕)…”

“所以他每回一趟乡下,再入境美国时就向移民局报告,说我媳妇怀孕了,又生了孩子,但是移民局也奇怪,为什么生下的都是儿子,不是女儿呢,就是要尽量用这个关系帮助同乡来美,这样他就拿了一张出世纸,没有儿子的也可以把这个出生纸卖给人,所以以前十个人里面五个都是买人家的姓、改姓过来的,那张纸是买来的,买那个年龄那个姓,然后过来的。”

主导中国城百年 台山话成唐人街“唐话”

1910年到1940年排华最强烈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战乱不断的时期,许多华人不惜代价奔往美国,当时进入美国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买纸”,据估计在进入美国的大约17万5千华人中,80%是以“纸儿子”或“纸女儿”的身份进入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排华时期多数只能台山人来。

雷金鸣说,美国的台山人之多,使得那个时期台山话成为通行唐人街的“唐话”,“1964年前一般人很难来美国,1970年以后唐人街才有人讲广州话,到1974、1975年才有人讲国语。所以以前来的都是讲台山话的,唐人街控制生意的都是台山人,你要谋生就必须要讲台山话。”

为应对移民官严厉盘问 诞生移民“口供纸”

这些入境的华人,不论真儿子假儿子都要被移民官员盘问口供属实后,才被批准入境。1910年1月21日美国移民局启用在旧金山湾中的天使岛拘留所,以甄别入境者的身份,天使岛四面环海、与世隔绝,华人新移民要在这里被关,短则两周,长则数年,通过审问的就进入美国,没有通过的还要被遣返回国。

美国移民局为了查核真假“纸儿子”特制了一本指导手册,移民官用各种问题分别问父亲和儿子、对口供,“你的族谱怎么样,你的乡下怎么样,那个村前面有没有宗祠堂,前面是否一颗大榕树,村口有没有一个大石头,你那条村有什么姓氏的人在那里,念书的人有多少,都要学会了,答不到的就要回去,或者要在天使岛关你一年半载。”雷金鸣说。

因此为了应付移民局的对口供,买了假儿子证明的人,还会得到一份口供纸,就是专门为出国的人准备的应付移民官审问的问答资料,包括家族中的三姑四婶八大爷,买的人要牢记其中的内容,兜里揣口供纸、时时背诵,然后就准备飘洋过海到天使岛应对移民官了。

天使岛 华裔移民的心酸历史

天使岛(Angel Island)的得名是来自于1775年西班牙的舰队,目前为旧金山湾区内最大的岛屿,和恶魔岛遥遥相望。天使岛曾经是移民入境美国前的审查地,恶魔岛是关押重犯的监禁地。

上个世纪初为了解决越来越多来自亚洲及欧洲的移民,美国政府在旧金山天使岛(1910-1940年)和纽约爱丽丝岛(1892-1954年)分别设立移民审查站,对各国移民核对文件及讯问。天使岛移民审查站在1910年至1940年的30年内,审查了来自90个国家约100万的移民,其中华裔17.5万人。 1940年之后,则因为一场大火结束了这一段移民心酸的历史。

审问一般进行两三天,移民官提出上百个问题,涉及家庭、住宅、邻居、以及个人的具体情况。同样的问题用来盘问家庭的其他成员,以印证他们是否说谎,一旦发现不吻合的地方,就被拒入境。一旦遭拒,境内的真假公民父亲就要多方补救,委托移民律师申请《人身保护令》以免被移民局驱逐出境,同时循法律途径要求重审,整个过程经年累月。

移民站住宿的地方是一个大房间,里面放着双层或三层折叠床,20至30人住在一起。呕心沥血的准备,满腔热情的期待换来入境申请被拒,多日积聚的郁闷心酸无处发泄,一些人就在天使岛的木屋四周墙壁上题写诗句,至今在墙壁上仍留有二百多首的遗迹,其中一些诗用典精深,书法显示出篆刻者受过专业训练。一首这样写:

木屋拘留几十天,
所因墨例致牵连,
可惜英雄无用武,
只听音来策祖鞭。
从今远别此楼中,
各位乡君众欢同,
莫道其间皆西式,
设成玉砌变如笼。

“最多生”假爸曝光 “纸儿子”方式终结

据说,台山人的“买纸儿子”活动直到1958年才根绝,那时大陆的“大跃进”也刚开始。1958年美国司法部调查发现,台山人许炳济(Huey Bing Dai)在过去50年间把整个台山水步镇西岐村几乎所有男性村民(至少250名)都非法移民到了旧金山,是当年制造“纸儿子”最猖獗的一个,1958年1月20日的《时代》杂志有专门报道,事件曝光后,一夜之间众多买假身份入籍的华人人心惶惶,80岁的许炳济也吓的躲了几个星期不敢见街坊邻居面。

西岐村(Xiqi village)由此上了英文维基百科的词条,曾拥有1000人口的西岐村几十年间因为移民出国,如今几乎成为“无人村”,只剩不到50名村民坚守。

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华人移民当中的假身份问题,同时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发生,通过一项坦白赦免计划,容许“纸儿子”、“纸女儿”坦白后不会将他们遣返出境,更正移民记录5年后,允许他们以真实的身份申请公民。

亲生子无法相认 “买纸儿子”的悲哀处境

最近刚加入华裔退伍军人会子弟部的76岁老人陈鸿伟说,他已故的父亲是二战时期美国飞虎队航空后勤队的老兵,战争期间回到中国在昆明机场负责地勤,他也是众多“纸儿子”中的一员。陈鸿伟介绍说,父亲原名陈沃常,以“司徒北念”的名字买纸进入美国,1939年二战爆发后他报名参加美国军队直到退伍都是用“司徒北念”之名,父亲的这个双重身份让家庭备受困扰。

1945年国会通过《战争新娘法》,1946年又通过《军人未婚妻法》,大量华人军人得以归国结婚并把新娘带入美国。但是报效美国有功的陈沃常无法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由于他进入美国前在国内已成家育儿,是冒用别人的儿子的身份和年龄进入美国,他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在家乡的妻子和儿子,无法作为美国军人的妻子入境和他团聚。陈鸿伟只好花钱另外“买纸”,购买另一个人的假身份于1954年进入加拿大。

陈鸿伟说,由于害怕被发现后遭遣返,他的父亲一直保守秘密,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实家庭状况,直到二战结束后大约过了15年,196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坦白赦免计划后,他的父亲才敢说出来,向移民局坦白还回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才敢申请在加拿大的陈鸿伟来美和他团聚,1967年陈鸿伟到达美国时已经30岁,父子终得以相认。

(责任编辑:汉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