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爱购物 心理健康吗?(一)

作者:周明辉(台南仁爱之家精神疗养院主治医师)

(Fotolia)

人气: 96
【字号】    
   标签: tags:

购物常常是生活当中一种美好的经验,许多快乐的回忆都与购物、消费能够连结在一起。买东西俨然成了现代人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过度的购买、消费,除了成为一种嗜好以外,还会造成浪费,甚至,还有可能已经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过度的消费行为,首先必须排除因为疾病所导致的,例如因为情感性疾病 (躁症)发作时,情绪高昂、冲动控制不佳而导致无节制的购买行为。这一类的花钱过度会随着疾病的改善而停止。

然而,现代社会却有更多不是因为疾病,但却是病态的购物情形。许多人买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东西本身。这是为什么呢?

现代人的生活追求快速、立即满足的文化,“马上得到”的享受很容易受人青睐。

从神经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购物的过程会带给人快乐,因此,购物就是一个追寻快乐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快速得到快乐的过程。许多人买了之后不一定会用,买东西本身比使用这个商品更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的疯狂购物,可能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买了就快乐,管他买了之后有什么后果)!尤其现代的商业模式,随处可见鼓励人消费的诱惑,一个追寻快乐的心灵,如果没有良好寻求快乐的方式,很容易陷入冲动消费的泥沼中。

检视自己的“购物行为”

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检视自己是不是有异常购物的倾向:

□1.你是不是常有买了东西没有用到的情形?
□2.购买之后常感到痛苦、后悔?
□3.以购物来发泄情绪,购买行为与心情比较有关求?
□4.家中堆满了用不到的东西?
□5.因为购物影响了与家人、朋友的关系?
□6.购买行为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经济?

如何克制购物行为?
购物需要进行矫治的人,是已经影响到家庭、经济,造成心里痛苦。因为购物狂就像是药物成瘾、酒精成瘾一样。

该如何帮助这些人?善用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本能,帮助这些人培养生活当中得到快乐的能力,例如培养一个可以全心投入的兴趣、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建立有意义的社交生活、寻找生活的重心或目标、以需要努力的满足渐渐取代立即式的满足(例如捐钱行善的人可以尝试做志工行善的方式)、经营良好的家庭关系等,如此一来,当追寻快乐的大脑能够用更健康的方式得到满足时,就不必再依赖购物来寻求兴奋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