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象

专家:回应“谢谢”“不客气”非最佳说法

【大纪元2013年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淑贞编译报导)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教授和《互敬互让》(Give and Take)一书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近日在专业社交网站邻客音(LinkedIn)撰文称,当你帮忙别人时,有人说:“谢谢你”(thank you),你自然的反应就是“不客气”(You’re Welcome)。“不客气”这句话根深蒂固在你我心中,我们甚至不用想就会脱口而出,但这句熟悉且陈腐的礼貌之词“不客气”实际上表达了请求回报的意含。

他直言,“不客气”至少隐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在内。一种是求得被帮助者偿还回报的直接互惠;另一种是要求被帮助者把你的帮助,回报给别人的这种向前回报的广义互惠。

偿还回报的直接互惠

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说,“不客气”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影响》(Influence)这本书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经过40年研究后指出,“不客气”会使您错失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权力,他建议一种非常规的答复:“我知道你会为我做同样的事情。”

这种反应至少有三个潜在的优点。首先,它传达了我们有可请求对方无偿给予好处和互相帮助。其次,它传达了你的信念也是愿意帮助别人的。第三,它激活互惠规范,确保你觉得未来有义务返还这个帮忙。

如同盖伊.川崎(Guy Kawasaki)在《魅力》(Enchantment)这本书所写的一段话一样,“西奥迪尼的用词是告诉得到你帮忙的人,有一天你可能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也向那个人表明你相信她是一个会回报的可敬之人。如果这是人们说不客气的意义,则远比敷衍地说不客气更加迷人。”

格兰特说,以上的逻辑虽令人信服,“但我从不觉得把这句话大声说出来是舒服的。起初我还以为是自己太执著于礼貌的规则。我怎么能让一个‘谢谢您’空悬,而没有适当的回应呢?”

后来,格兰特把西奥迪尼的回应稍加改进为:“不客气,我很高兴能做到这一点。我知道你会为我做同样的事情。”

格兰特认为,这个回应依然不妥,问题在于仍有请求回报的意含在里头。的确,要求别人回报没什么错,“但当我决定帮助别人时,我不想有附带条件,我不想给他们留下一个他们欠我的感觉。”

在过去一个世纪,英语的“不客气”已发展成意味着可以帮助您是我的荣幸,或“您欢迎我的帮助”,但在西班牙语或法语等其他语言中,我们倾向于更直接地说出来(如“这是我的荣幸”,“这没什么”,“没问题”)。但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呢?

向前回报的广义互惠

被《财富杂志》誉为最佳网路工作者的亚当•里夫金(Adam Rifkin)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帮助过无数人五分钟的忙--举凡帮忙介绍、给别人提供反馈、推荐和认同等。在里夫金帮过忙之后,他通常会要求对方回报。

乍看之下,他似乎只是遵循着互惠的规范:因为他帮了你,你欠了他。但有一个奇怪的问题:他不要求你帮他。相反地,他要求你替他帮助别人。里夫金比较关心人们的向前回报,而不是偿还回报。在他看来,他的每一个帮忙,是鼓励其他人布施更慷慨的机会。这样一来,更广泛的人将会受益于他的帮忙。

其做法就像西奥迪尼所推论的,不是“我知道你会为我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我知道你也会为别人做同样的事情。”相比之下,里夫金的做法可被称为广义的互惠。

正如政治学家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在《保龄球当家》(Bowling Alone)中所描述的:“我为你做这个,并没有具体期待从你那里要回任何东西,这是一种期待别人也会为我做一些相同事情的自信。”

在广义的互惠里,你可由广泛的网络扩展你的要求:因为你已经没有附加条件地给予了,其他人也都会更乐于这样做。事实上,在社会科学家詹姆斯•福勒(James Fowler)和尼古拉斯•克里斯塔(Nicholas Christakis)进行过的实验显示,给予的行为常会扩及到三层的关系,从第一人到第二人再到第三人。

因此,下一次有人对你的帮助表示感激时,你大可要求他们进一步帮助别人,并对他说“我知道你也会为别人做这样的事情”,而不只是简单说一句“不客气”。

(责任编辑:张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