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明察秋毫

【释义】形容一个人能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近义;反义】毫末必辨 洞幽烛微;草率了事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来到齐国对齐宣王大谈如何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问题,齐宣王不理解。

孟子问齐宣王:“您不忍杀一头发抖的牛,而下令用一只羊来代替。这样的善心就足以统一天下。”

孟子接着又说:“有人向大王报告说,‘我力大无比,可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能把秋天鸟兽新长的绒毛的末梢看得清清楚楚,却看不见眼前的一车柴草。’您相信这话是真的吗?”

“当然不能相信。”齐宣王马上回答说。

“您的好心使禽兽沾光,而不能使百姓得到实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没见到一车柴草,是没有用眼睛去看的缘故;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是您不愿施恩惠的缘故。所以,您不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您不愿意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