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匿隐溪畔的外按古道

石碇,一个隐匿在石碇溪上游的小镇。现今石碇的名声不若深坑响亮,在清朝,却是物资往来兰阳平原及台北盆地的枢纽。

旅人印象中的淡兰古道,为行经东北角海岸线,分别位于侯硐、三貂岭间的金字碑古道及贡寮、大里间的草岭古道。而淡兰古道石碇段则较不为人所知,或许是为正名吧,官方正式的说法为外按古道。

第一段古道

与北宜高速公路共舞

来到永定溪与石碇溪合流的双溪口,溪水汇集后化为景美溪继续往下游流去,路边商店区旁的停车场为旅人行程正式的起点。红色醒目的淡兰吊桥横跨在石碇溪上,浅薄的溪水很难想像过去载着商人货物的船只,可以一路航行至石碇老街。

走过吊桥,爬上阶梯,古道紧贴北宜高速公路护墙。头顶上是现代车辆熙攘的国道五号,脚下的路迹曾有多少行人漫步,目的地都是一致的。耳边传来潺潺溪水的低鸣,若不是对岸公路上偶尔传出轰隆的重型机车引擎声,旅人似乎就化身步行古道上,担着大菁、樟脑及茶叶的挑夫了。

第二段古道

新绿树荫碎石步道添古意

古道第一段的终点为外按桥头,沿着产业道路续往前,随即接上第二段古道,路基仍为石板所铺设,与第一段古道不同的是路旁多了些住家。来到平台后,旧古道与新国道暂时分道扬镳。走下左侧的阶梯,开始了外按古道精华的路段。覆盖在头上的换成了新绿的树荫,走在铺着碎石的步道更添些许古意。缺少了现代建设的干扰,被噪音压制许久的鸟叫虫鸣声取回优势,而溪流声似乎也增加了不同的层次。旅人在古道旁的凉亭稍为停留,享受这听觉上的飨宴。

全程约2公里的外按古道并没有过大的起伏,行至中途不过花了30分钟。走出林荫,溪里耸立的巨石不知伴随过多少来往过客。最后一段古道为沿着溪岸石壁所修筑的栈道,而栈道下方为修筑北宜高时发掘出的水圳遗迹,在此可观赏溪流内的鱼群,只是人们恣意地放生,溪流中却多了原本不属于这里的锦鲤等鱼种。

石碇国小

八十岁老榕见证历史

古道随后接上石碇西街,房舍及噪音将旅人的思绪带回现代。来到集顺庙前,原本只是到石碇国小“方便方便”,却发现另一份惊喜。穿过操场来到学校后方,这里有棵树龄八十多岁的老榕树,是学校在日本大正十二年为欢迎昭和太子来台而特别种植的“昭和太子树”。而校舍后方还有两座日治时期留下的防空洞,山腰上还有一座国小前身的“石碇公学校创立三十周年纪念塔”,分别记录着校友及教师的名字,仔细一看,又是另一种的族群融合。自防空洞向前看,沿着运煤台车道,将旅人的视线继续延伸至溪上运煤桥的矿工意象。

穿过横过溪上的便桥,静默的矿工使劲地推着台车,顶上轰隆的高速公路离开石碇继续往宜兰前进,历史与现代的对比再度显现。往老街的方向走去,人潮让沉静的小镇凭添些许热闹。繁华时期的石碇,拥有的人气应远胜于周休二日的观光客吧,这点似乎是历史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