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豪生 丁云鹏书画特展

文、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

丁云鹏字南羽,别字文举,号圣华居士、黄山老樵,安徽休宁人。画录史籍均未记载他的生卒年,然依传世画作推知,应当生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崇祯元年(1628)依然在世。国立故宫博物院特地推出丁云鹏特展至9月25日。

丁云鹏之父为丁瓒,以医为业,好收藏,并善书画。在耳濡目染之下,丁云鹏亦擅绘事,长大后拜詹景凤为师,并与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王登等时有往来。他的诗画俱佳,因潜心佛教,所作之佛释人物,神采焕发。董其昌不但以摩诘相拟,并赞丁氏为“三百年无此作手”。

丁氏的传世作品以山水和人物为多,他的山水画近法吴派,远师宋元名家。早期细笔工致,构图繁密,敷色秀润。晚期笔墨高古苍劲,构景富有奇趣。释教、人物画上承吴道子、李公麟传统,又工禅月、金水两家,别具风格。早期衣纹线条圆润细劲,好似行云流水,设色雅淡。

明 丁云鹏 庐山高

峰峦层叠,树丛茂密,飞瀑凌空,状如垂炼。全作构图紧实,以牛毛皴描写山石,笔法古厚浑成,近似王蒙风格。在经营位置上,又与沈周〈庐山高〉有些相似,甚至于以篆书题写“庐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的作品雷同。画中山头岩石扭曲,好似卷云,颇具动势。此帧作于万历己亥年(1599),是丁氏43岁之作。

明 丁云鹏 松巅函虚

群山高耸,云霭流动,松杉葱茏,古寺掩映其间。蜿蜒崎岖山路上,士人携童漫步行吟。全作笔法变化多端,松树用细笔钩画,并以干笔短皴描写远景山头繁复的石棱,用大笔皴擦寺旁的巨岩,再以浓墨干笔表现近景坚硬的石块。本幅笔墨苍劲、气势雄浑、构图密实,但毫无迫仄之感,为丁氏山水画中的精品。此帧作于万历甲寅年(1614),丁氏68岁。

明 丁云鹏 白马驮经图

汉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两年后,天竺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以白马驮经,自西域来中国,此图所绘为白马驮经的故事。本幅作于天启乙丑年(1625),是丁云鹏79岁之精心杰作。丁氏晚年的道释画多为用笔粗放,而此图用细笔作画,回归其早年的绘画风格。细审此作,树干平直少弯曲,画叶写意,仅用淡墨汁绿层层点染,衣纹线条遒劲简古。

明 丁云鹏 扫象图

一弯溪水蜿蜒而下,童子持帚扫象,其侧有一菩萨倚坐而观。“象”、“相”同音,“扫象”即“扫相”,意指破除对一切名相的执著。本幅的人物皆以中锋画成,衣纹线条遒劲,犹若行云流水,畅达流利。眉须毫发丝丝入微,极其工细。笔法虽似李公麟的白描,但丁氏又加工着色,独树一帜。其背景树干虬曲,点叶繁密,设色秀润清雅。此帧绘于万历戊子年(1588),是年丁氏42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截至6月25日止,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宣德宸翰─明宣宗书画展”,民众可以一睹明宣德皇帝的肖像、亲笔书画、后世临仿宣宗画风之作,及其相关绘画风格渊源的介绍,共计十七件作品。
  • 中国绘画的发展就如一部交响乐章,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典范。人物画的典范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在六朝至唐代逐步奠定。山水画的典范约在五代之时成形,且寓含地理区域特质。如画出北方山水风貌的荆浩、关仝;及画出江南山水特色的董源、巨然。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各成两派。
  • 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陈辉泗先生书画展8月25日假飞越皇后举行。展览集陈先生多年来的油画、水粉及楷、草书等书法作品数十件,充分展示了陈先生深厚的美术功底。许多作品系陈先生退休后所作。
  • 【大纪元9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徐卉台北4日电)“国之瑰宝—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馆藏书画展”,今天起在国父纪念馆展出,展期至10日。
  • (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台湾基隆报导)基隆市长青书画会成立17年,由岭南派画家马水城老师指导,会员30多位,平均年龄70多岁,4日上午于基隆市政府艺廊举办书画展开幕茶会,近百幅作品,有花鸟、山水、佛像、人物画以及书法等作品,成果丰硕,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最佳写照。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