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遇见快乐的孔子

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之诞辰。为缅怀孔夫子“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并纪念这位万世师表,便将这天定为教师节。在此,亦祝全天下辛苦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读书、学习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论语》中,我看见了快乐的孔子。怎么说呢?

孔子的《论语》,犹如春风细雨,教化着人的心灵,数千年来,教会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是一切的基础,但却被现代人所忽视,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做人的标准都不够,那么他又能做出什么伟大的成绩与事业呢?

因满足而快乐

翻开《论语》,我遇见快乐的孔子。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快乐的孔子跟我们说:“若能时时反复温习已求得的学问,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欣喜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会因此感到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记得小时候,学习孔子《论语》时,小小年纪的我,觉得孔子很可笑,有朋友从远方来,那当然高兴啦,还有什么可说的?可是长大后,再回头读起孔子的话,却觉得他的话,要做到真的不容易!也许是人长大了,心也大了,对朋友的心,不再是敞开的,对朋友的错处也不能够宽容和忍耐,心中时刻充满抱怨、气恨。

当我翻开《论语》,便遇见快乐的孔子。

孔夫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说,自己因为喜欢读书,常忘记吃饭、睡觉,甚至连自己快老了也不知道。

如果我们都有孔子这种乐学精神,学习就不会成为我们的烦恼了。那么,我们一定会在某些方面和领域,有所钻研和成绩,那时候我们怎么会愁自己无处安身立命呢?

有勇气便乐天

每当我翻开《论语》,便遇见快乐的孔子,他的勇气是我们所缺少的。

有一次,孔子在卫国匡城被匡人包围,孔子依然在屋内弹琴歌唱,神态怡然快乐。子路跑进来见孔子说:“这种情况下,老师怎么还有闲情逸致弹琴唱歌呢?”

孔子停下来说:“仲由,你知道吗?我很久以来就想摆脱穷困,可还是不富有,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也很久了,结果还是时运不济。如果是在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不是因为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呀!我们得知道,穷困是命运,通达需要时机。面临灾难而不会畏惧,这是圣人的勇气。仲由啊!你休息去吧!我是顺天命而行,匡人又能把我怎样呢?”之后孔子在受困的第5天,果然有一位将军前来谢罪说:“前几天,我们一直误认您是曾经带兵骚扰过匡城的阳虎,因此让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请夫子恕罪。”

其实,人生之苦不外乎就是过于执著于功名利禄,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但是世间万事皆有因缘,并不会天从人愿。如有了这些物欲缠身,人当然就超脱不起来了,也就快乐不起来了。

从这个故事中,孔子乐天知命的精神可见一斑。不要怨天尤人,这样自然就会快乐。赢是乐,舍弃也是乐;收获是乐,耕种也是乐;抚琴对吟、焚香静读也是乐;治国平天下是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是乐。

更重要的是,了解“乐天知命”的道理后,我们也会明白命运的好坏从何而来。好的命运是因为自己重德行善的结果,若要改变自己的命数,便要注重个人身心修养,修心向善才能够改变。不管困厄还是显达,都要善待自己和他人。

过去和未来的一切,都可因自己的向善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