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文精选今译:马棚中出来的奇才

一、马棚中出来的奇才

【原文】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着。

——焦竑《玉堂丛语》

【今译】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年间,刘宣(江西吉安人)随军驻守在京都龙骧卫,替一位担任卫使(官职名)的官员喂马。

他(刘宣)利用空闲,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有一次,刘宣偶然与一塾师谈论《春秋》,塾师惊叹他的学业优异,就把这个情况,告知卫使,卫使便开始厚待他。

不多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开科取士时,刘铉担任主试官,读了刘宣的文章,感到很惊奇,说:“此文必定是隐居山林、上了年纪的读书人写的好作品。”等到拆开试卷,看后,才知道是刘宣写的文章。

从此以后,刘宣才开始被人们所赏识,而主试官刘铉善于识别人才的名声,也更加受到人们的称赞。

二、抓紧“三余”,学者之金钥

【原文】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

——《三国志‧王肃传》

【今译】

董遇,字季直,资质迟钝但爱好学习。……原先他擅长研究《老子》,给《老子》作注解;又擅长《春秋左氏传》,还用红、黑二种笔,作批注,区分异同。有人跟他学,董遇不肯指教,却说:“必须自己先读百遍。”又说:“读书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了。”跟着他学的人说:“我们急切地渴望着学习,就是挤不出时间。”董遇说:“应该利用‘三余’来进行学习。”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解释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空余时间啊!”

从此以后,众位学生,就很少跟从董遇学习,……(懂得如何抓紧时间自学,自己弄懂了书中的涵义,便不再来求教董遇了。就是说:董遇教给了他们抓紧时间、自学成材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