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同庆砚雕展 再现古砚风华

font print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7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将书、画、印汇成一炉,融于砚雕制作。“卧砚忘尘忧,黄同庆砚雕个展”正在台中大墩文化中心展出到7月25日。从第一件作品“竹月砚”雕出竹子、月亮,显出朴拙之美,现场80余件精致巧妙的古月砚、听雨砚、清风如意砚、蝉形砚、云龙砚、君子砚等,展现“文人砚”典雅、脱俗的韵味,再现古砚风华。

黄同庆早期跟随书法家冯宪民学习隶、楷、篆,10年前受陈重威篆刻启蒙,再经苏友泉老师指导,篆刻技巧更上层楼,从此爱上金石印刻。

非艺术科班出身,生性爱质朴与自然,目前任职中学教师的黄同庆说:“自小对石头就情有独钟,所以在临摹学习书法之余,就将爱石之情,经一刀一琢,将传统书房中的砚台透过石雕呈现,藉以传达文人对器物追求的文化、美学、工艺。”

黄同庆将书、画、印汇成一炉,融入于砚雕制作。石材选择除了采端石、歙石外,主要以台湾螺溪石为主,也遵照古法工序制作泥砚与漆砂砚,呈现不同风貌,再现古砚风华。黄同庆认为,砚雕艺术历久弥新,希望作品能传承给喜爱把玩文墨笔砚的后人,三、五百年后,仍能欣赏到他的砚雕。

黄同庆展出的作品多属文人砚,作品以图案命名,其中“太鼓砚”取自广东肇庆的“端溪石”,刻成鼓形,上有248个鼓钉,寓意击鼓如雷,春雷乍响、万物复苏。展场上80余件作品的做工细腻、精准,样式具巧思,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罗令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4月6日讯】(据中广新闻报导)曾荣获全球文化薪传奖的彰化县籍砚雕大师董英丰,因心肌梗塞,经送医急救后仍不幸往生,享年五十五岁,留下没有工作的妻子与年仅四岁的女儿,家境立即陷入困境,艺文界研议发起义卖纪念会,希望各界能伸出援手。
  • (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20日电)又一场本土艺术飨宴将登场,两届“文馨奖”得主董坐5月1日起在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展出典藏40余年的螺溪石砚雕刻艺术创作精品,展期到7月30日。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