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陈思敏】:公车拍卖 真开源或假节流

【大纪元2012年06月28日讯】地方缺钱?财政吃紧?那就拍卖公车。近来各地都有不少场次的公车拍卖,事后有关部门就高调宣称拍卖所得全部归公。一时之间,拍卖公车俨如各地政府既为财收开源,又为车改节流的新兴政绩;当官的不但没让国库损失,还非常贤能的另辟财源纾困。真是这样?数字会说话。

首先,任何资产都有成本,扣除成本与折旧,亏损多少?责任归属?以最近的温州与陕西两地为例,温州首批215辆公车共拍得1059.48万元(人民币,以下皆同),陕西二次拍卖的19辆公车合计获款555.9万元。据报导,此次温州公车拍卖的二手市值达1亿多元,如今拍卖只拿回1000余万元,这哪是额外收入,根本是损失惨重,但这笔账如何算?算谁的?

其次,有无贱卖?是否图利特定人士?温州与陕西的公车拍卖,均价分别为4.92万元及29.26万元,两者不但比数悬殊,且都远远低于市场行情,温州甚至有一辆5000元就成交的高档公车。虽然温州本次拍卖的标王,价值百万的名车以78万流拍,但这也意味着最终卖出的价格可能更加远离现实。据了解,在公车拍卖中,一些竞标人根本就是机关的领导干部,所谓拍卖,就是让一定级别的官员交一笔象征性的费用,将公车私有化,更恶劣的是标金还是从公款出账。

再有,虽然公车拍卖了,但却改以车贴折现的变相福利,有的地区过度补贴形同官员加薪与加重财政负担。以温州而言,车改后,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300元,而这还不包括远程租车费用的另外计发。而温州全市有资格申请者为1.2万多人,如果每人每月都申请,若以最低300元计,每年光是短程车贴就将花4320万元。若以部门来看,每一部门节省15%的公车开支,就必须多支出22%的车资补贴。而且车贴补助,一国好几治,漫无标准。再以云南昆明科级干部为例,车改补贴每人每月500元,甚至高过城镇居民的低保210元和最低工资470元,而当地月人均收入也不过才750元。还有辽宁省,一些地方的书记、区长每年车贴高达7.6万元,而且直接发,免申请,免报税。

更多的是补贴照领公车照坐。据保守统计,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约有350万辆公车,仅北京就有70至80万辆公车,某个小单位只有5位领导就配备14辆公车。而每年公车消费支出约为3500至4000亿元,这还未计入医院、学校、国企、军队等单位的用车以及超编配车。即使如此,每年公车购置费用还以20%以上的增速支出,大大凌驾GDP,也超过教育和医疗支出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车轮下腐败。

依现行中央规定,公车选配标准是排汽量不得超过1.8升,车价不得高于18万元。但现况是许多科级干部,甚至股级干部的配车,都自动升级为部长级。那超标的购车资金从何而来?这笔不小的数目,有没有走预算?如果按照预算,如何通过审批?如果预算之外,钱从哪里来?

政府的财政收支始终秘不示人,财务损失无从查核。但执行廉政肃贪的政法委,其下所辖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反贪局、反腐败局,难道行政责任也放任不追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