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谢宏达的《静‧水‧禅‧心》(五)

从西洋写实主义到金瓜寮溪的创作

一、 探进写实的内里

写实主义(Realism)也可称为 “现实主义”,大约盛行于1840至1870~80年间。它启源于法国,中心也在法国,而后影响了欧美各国。写实主义最重要的信条是“在艺术中求真”。1970年时Linda Nochlin曾为它下了一个定义:“它的目标是要在当代生活严密观察的基础上,给予现实世界以一真实、客观且公允不偏的再现。”

至于将“写实主义”此一名称社会化,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扮演了推手的角色,他于一八四九年发表〈奥南的餐后〉,一八五一年出品〈打石工人〉,描写的都是一般平民百姓,劳动阶层的日常生活。在当时社会原本弥漫着一股浪漫主义的思潮下,画作却以描写贫困阶层、凡夫俗子的日常卑微、现实生活为主题,深具革命性的意义。

库尔贝-打石工人
库尔贝-奥南的餐后

继之以一八五六年批评家路易‧埃德蒙‧迪朗蒂(Louis Edmond Duranty,1838-80)创刊了“写实主义”杂志,这时写实主义才被正式命名。由于写实主义画家开始关怀一般百姓的生活,对于现下的一切事物皆抱持细腻的关爱之心,也因此扩大了绘画及写作的题材。因此一八六八年左拉于沙龙展的评论里称年轻的莫内、巴吉尔、及雷诺瓦为实在论者,并宣称:“这些人是打心底热爱当前时代的画家…….他们是以热烈感应时代的人的身份,以关注时代且乐意关注时代的人的身份,来诠释他们所在的时代……他们的作品是活生生的,因为他们是自生活取材,且因为他们是以对现代题材的热爱来画这些画。”

米勒-牧羊女与羊群

因此我们可以说写实主义是具有“时代性”的。犹如米勒的农民画,就深切表现出他对于劳动百姓的认同与肯定,悲天悯人的胸怀使得他的画特别感动人心。

总的来说,写实主义可以归类为两个重要的概念:(1)注重当下-写实主义认为,艺术必须诚实地描述现实世界,只关心当代人的生活、行为,而艺术的表现手法亦须像科学家般客观。而写实主义也着重当代生活的细节,避免涉及历史性题材,以及经过理想化的动机和行为。(2)自然忠实 反对虚构-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取代了人力,在社会上处处可见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冷酷的厂房、机械与污染、混浊充斥于生活中。这片灰暗景象与浪漫主义的主观印象是非常不协调的对称,因此写实主义由浪漫热情回归到冷静理智,以客观、平实的态度,自然、忠实的描绘生活周遭事物,面对艺术的理念以“为生活而艺术”取代了“为艺术而艺术”,崇尚画家要忠实的描绘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形,反对模拟象征的幻想与虚构。

至于风景画方面的写实主义,则以巴比松的画家们为代表,他们不以古典主义的理想风景画为满足,经由敏锐的自然观察,完全忠实于眼前的自然为信条,并深切仰慕十七世纪荷兰画派、佛朗德画派,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印象画派。

随着时代的变迁,写实主义的发展也逐渐开枝散叶,各种新兴的观念代之而起,其中最为世人所注意的就是“超写实主义”(pure realism)也可称之为“照相写实主义”。

“寓情于景”、“借物言志”,常常是写实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无法脱离的信念,所以在照相写实出现之前,绘画的重心仍然是人与物的关系,但当20世纪70年代起照相写实逐渐兴起,一股对于古典写实主义的反思随之而起,在当时许多的画家认为,传统的写实主义带有太多作者本身的主观情绪,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很难让观众了解。而超写实主义则将人的意图让位给物,忠实的记录物体的物理事实,没有任何批判或个人主观的表示。因此,超写实主义的作品,经常使人感到严峻、冷漠,有自然主义的味道。他们常将绘画的对象放大到5~10倍,夸张其形体,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与心理效果,希望借此传达出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冷漠和没有人情味的现实。

虽然照相写实的画家们利用照相的方法,尽可能真实的描绘出物体的每一个细节,但在这过程中也显现出画家们对于传统价值维护的意愿,让人们了解艺术除了是生活之外,它也有着慢慢磨练的精湛的思想和技艺。他们不仅认真的画着肖像、风景和静物,也在取材上比过去更宽广了些,不论是一辆摩托车、一扇门、一处墙角、一块老旧的招牌,都是描绘的对象,并且屏除了对传统的重复,加上了现代的品味。

代表画家 :

普尔斯坦 (Philip Pearlstein, 1924~ ),美国画家,人物处理得有点像静物,呈现的表情常是中性的、静止的。

克罗斯 (Chuck Close, 1940~ ),美国画家,将人头照片投射到画格子的画布上,用喷枪笔逐格作画。

弗洛伊德 (Lucien Freud,1922~ ),德国出生的英国画家,潜意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之孙,其画如实地展露裸体模特儿的细节。

二、 走出写实的新意

回溯写实绘画的历史与转折,每一次的转变都有着对过去的反思与现存社会的条件限制。无论是描写乡土的怀乡写实,或是外光派的朦胧印象,还是照相写实的逼近于真,每一幅画作都不免蕴含了创作者内心抽象的思维,自我主体的认识、理解与创造。纵然运用像照相机来攫取瞬间的美感,摄影者自身主观的选择、曝光时间的长短、光圈的大小、色温的判定等等都无法完全反映物象的实体,而绘画更是如此,除了受到颜料、亚麻籽油等物理性质的制约,画家个人对于颜色深浓轻浅的选择,对物件的不同感受体会,以及个人的知识及技法等,都可能影响物象呈现的面貌。

谢宏达2009年作品。(作者提供)

当我创作《静‧水‧禅‧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时,我也有着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念,有时看似平静的画面,却被一角的波纹打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会使人不由想到,也许此时岸边微风徐徐,也许有孩童在岸边玩耍,画面瞬间带来的冲击力和想像力有时往往大于恢宏的场面,令人产生连篇浮想,内心产生无限的悸动。

谢宏达2010年作品。(作者提供)

绘画创作应以思想为根据,着重意境的表现,它之所以超越照片,除了作者本身的情境意识及审美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与物件的情感交流也是照片所无法取代的。每当我在作画时,内心时常的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这种非比寻常的宁静,似有一股东方的神秘‘禅’的气氛油然而生。有时它又像阳春三月轻快的脚步,伴随着泠泠的水声,涓涓春水涨满了一片低地,映照着春天湛蓝的苍穹,整个画面诗意盎然,犹如一首抒情曲回荡在耳际。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来。”对于溪水,我认为无论全景抑或细微末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不仅如常人一般关心水面、岸边,清晰可见的景物,更着力于对水底风景的细致描写。水底下一颗颗小小的鹅卵石、年久的青苔、隐约出现的水草等,乍看时,不觉有任何特殊之处,但若静下心来细细审度,就会让人感觉水底就像一个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处处透露着生机,仿如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若能参透,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这其中,用心体会,禅意无限。另外我也尝试运用不同的绿色来表现水的流动以及水里的层次感,并以抽象构图的概念,少有地平线,不制造太多的空间感,是我刻意制造出的趣味。在吸取前人的经验,研究不同世代画家所关注的层面与画作的精神内涵及技法之后,我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