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名寺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东方艺术明珠

--佛教艺术宝库 壁画内容创十多项世界第一纪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甘肃敦煌石窟的代表,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保存了汉、鲜卑、吐蕃、党项等民族奉佛的史迹,名列文化类世界遗产。

莫高窟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和尚乐樽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在此坐禅。现存洞窟492个,凿于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1,600多米,上下5层,最高处达50米。洞窟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的高不盈尺。

彩塑稀有 藏经洞藏珍







洞窟中,有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造像均为泥质彩塑,以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釐米,多以亮丽的色彩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各殊,珍贵难得。

清光绪年间,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发现,敦煌莫高窟第16窟的北壁上,有个高1.8公尺、宽约0.9公尺的藏经洞,内有无数的佛、儒、道各家经卷、诗词歌赋与地志户籍等书,更有绣画、法器等重要文物约5万余件。在无知之下,绝大部分敦煌经典文物遭贱卖,最后收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图书馆,因而促成了敦煌学的创立。

据说,北宋时(公元1035年)西夏人攻占敦煌,破城之前,僧人将不便带走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物,分别用白布包起来,然后封上洞口,抹了一层泥壁,再绘上壁画,这就是公元1900年所发现的藏经洞。

壁画丰富 飞天是瑰宝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现存4万5,000余平方米,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壁画可归类为“尊像画”,即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属连环画;“经变画”,系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像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人物故事;“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史。

此外,4,000余身飞天是敦煌壁画的瑰宝,是佛教中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飞天优美轻捷的身躯漫天飞舞,极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

敦煌石窟壁画内容创下许多世界第一纪录,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最早的纸、活字、报纸、火枪、马具、星象图、连环画、乐谱、棋经、标点符号、栗特语文书、硬笔书法,以及最早的舞台演出图等。

本文转自16期【新纪元周刊】“文化之美”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26/index.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