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Makiyo事件反思

媒体过度渲染 造就更多脱序

【大纪元2012年02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前阵子艺人Makiyo(川岛茉树代)醉殴司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媒体追逐报导,一度引发NCC(国家通讯委员会)警告,针对暴力不宜画面开罚;更有专家指出,电视媒体对此事件追逐报导,长期随着商业取向,使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取悦大众,当这些负面养分滋养着每天看电视的儿童,恐造就更多行为脱序的孩子。

艺人Makiyo与日籍友人友寄隆辉及湘莹和丫子两位艺人,涉嫌酒后痛殴计程车司机导致重伤一案,事后还召开记者会指出司机有袭胸之嫌,但随着事证与司机说明后,让四人的行径受到舆论强烈的抨击,大众对于Makiyo的挞伐更是排山倒海而来。

拼收视率 恶果丛生

台湾的电视媒体为了拼博收视率,急着吸引观众的目光,让靠着大胆言论与年轻美丽的外表的艺人,以自曝八卦与糗事来刺激收视率;如Makiyo之前常在节目中嘻笑自己喝醉后的失态行为以此为乐,久而久之,这些过当的言语说得太多,因此忘了做人应有的分际与礼貌,直接就反射在对计程车司机的伤害与劣行。

全国教师总公会秘书长吴忠泰表示,即使是各领域的佼佼者,也必须把工作与生活有所区隔,这位艺人不该把演艺的相处模式,与生活价值融合在一起。

不过,从媒体处理的方式来看,打开电视几乎都以八卦为取向最令人诟病,过度渲染使读者或观众看到事情的角度造成偏差。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亚太区执行长杨益风谈到,从连日来媒体的报导,除了追求事件真相外,却忽略情绪是会被渲染的,只要带情绪的报导出来,会把本来事不关己的旁人情绪也一并燃烧起来。

回归健康、理性探讨

在不断谴责媒体乱象的同时,其实要思考为何媒体要报这些东西?杨益风说,这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窥视癖好,若民众可以站在平衡角度去看待事情,媒体自然不会一窝蜂报导这些负面的东西。媒体是否改变,与每人是否愿意压抑自己非理性的好奇息息相关。

不管事件最后走向为何,这些批判都该适可而止,励友教育中心吴益丰主任则认为,媒体发挥发掘真相的功能不断追踪,但假如大家在这事件都能用理性、健康的方式来探讨事件所应反省的问题,而非只看到现象的不足缺失,才不会沦为不断批判,而忽略本身可以带来的教育与呼吁功能。

亲职专家:关注青少年心灵成长

Makiyo闯祸后,透过媒体可以看到她的母亲不断出面道歉,并自责没有给Makiyo 好的成长环境,才让女儿有如此偏差的行为。亲职教育专家吴娟瑜谈到,目前教育体制从教养、情绪管理层面都需要加强,特别督促孩子在心灵成长也有所精进,而艺人本身是否有酒瘾问题应先厘清。

吴娟瑜表示,平时在谈话性节目上也常遇到这位艺人,从这件事件看来,应是喝酒误事,也可能是本身个性就较为冲动,建议从戒酒的角度来处理,看是否本身存在酒瘾问题,才造成酒醉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错事,同时请教专业医生协助处理。

吴娟瑜表示,父母平时可从其交友对象、平日去处,以及都在做些什么事来切入了解,尤其在青少年时更要严格把关,如果孩子言行举止已有脱序现象,最好是效仿“孟母三迁”斩断一切负面人、事、物等方式归正。

14岁即出道的Makiyo,在正确价值观建立重要时期,便进入花花绿绿的演艺圈,艺人的洁身自爱与自我节制更显重要,除了家长的切切叮咛,吴娟瑜说,最好督促孩子在心灵成长也有所精进,才不会随意放纵自己,以至于言行举止欠缺规范,而忽略在成长过程应有分寸,如此才能找到生命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