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风

对话溪与石(上)

--侯加福凿出大自然的乐章

淡淡的笑容品味自己

直到前年冬天,石雕艺术家侯加福在将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才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当红砖打造的“艺术工寮”矗立在台南县后壁乡阡陌田野间,那件黑色火山岩雕凿的作品刚好完成,侯加福抚摸着石雕说:“认识我的人一定看得出来,这是雕我自己。”

侯加福借着石猴淡淡的笑容品味着自己。


侯加福至今还没有给这件石雕作品取名字,黑鼻子的猴子左手臂悠闲的搁在下巴下面,左脚还微微翘着,两颗突出的眼睛望着远方,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似乎在静静的思索着。他说:“猴子的动作很优雅,淡泊的笑一下,眼光却看得很远。我雕这件作品时,心情是很快乐的,我在品味我自己,静静的欣赏着我走过的雕刻石头的人生,过去不管是平顺是坎坷,我都看成过眼云烟。”

露水滴在头上天赐的养分

他在工作室门前挖了一滩浅浅的小水塘,水塘里漂浮着片片荷叶、浮萍,夏日的风从南边观仔岭上吹过来,荷叶在阳光里闪动着。侯加福仍然不能忘怀童年游走朴子溪的景况,他指着那个水塘说:“我的童年是很孤单的,小时候住在朴子溪边,溪水枯干时就是那样,在溪边看到的都是石头。我8岁时就想当艺术家了,母亲常常提醒我。”

农田间工作室前的水塘,重现侯加福的童年记忆。


现在侯加福仍然常常在天未亮,早上三、四点钟时到赤兰溪与沄水溪去找石头。虽然只是稀疏的溪流,水流也不湍急,山谷跟山峰间落差很大,高大的树木把阳光遮住了,溪里面都是落叶。早晨的溪谷露水很浓,把他的身体都淋湿了,他却感觉很好,“能够找石头,还可以找灵感,那时我感受到,创作虽然很辛苦,但能够在这里走,露水滴到我头上,这是给我养分,让我得到快乐。

回去以后我就把想到的画在稿纸上,准备先打一件小型的作品。”

有一个早晨四点多钟他到赤兰溪去,石头湿漉漉的,那天天气很好,水声听起来很清脆,他坐在溪边石头上看溪里面的水,溪水将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头冲下来,他感觉那种气势像狂风暴雨一样,“我看到一个大石头旁边挤了许多小石头,感觉大自然里隐藏着亲情,石头在那里一直滚一直滚,就像孩子一样从小滚到大。大粒挤小粒,小粒挤大粒,像一家人一样,那时,我想到雕刻的主题是溪底的一家人,我回去就先完成了这件作品。”

快乐的小种子

侯加福说,溪是他构思、充电的地方。有一个下午他又去溪边游走,看到有一家人快乐的在玩溪水,盖了一间简单的房子在溪边生活,给他很多感受,他说,大自然就是他发掘创作题材的地方。后来他雕了《快乐小种子》的作品。

他雕一只小猴子站在石头前面,作出要跳出去的姿态,长大了的小猴子要离开母亲自己去独立了,母猴在背后表情不舍的拉着它,“我坐在溪边看水在流,大水冲过来很多树枝、槟榔、椰子还有山上的种子,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就像一粒种子跟着水流下来,是不是这粒种子流到没有水的地方,会在那里落地发芽,这些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所以我说是快乐的小种子。”

圆一个梦

1994年起侯加福在嘉义、台南、台北等地举办个展及参加多项联展,开始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石雕作品。但是到1996年、45岁时正式投入石雕艺术创作前,他还在做着油漆的工作。“我白天工作回来就是画画、刻石头,我作油漆根本就不能赚钱,我是把油漆工作当作艺术,因为油漆有色彩,一个房子经过我油漆过会变得很漂亮,好几年不必再油漆,所以我早期有些作品有上色彩,像那件彩色的《圣诞好》石雕,今年圣诞节曾在台北捷运站展示。”

1998年侯加福获邀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桃城石猴特展”展出后,他当年就投入嘉义市第一届石猴户外创作展的准备工作。他说:“雕刻猴子圆艺术的梦是我多年的愿望,我从白水溪挑选一颗圆滚滚的石头放在屋里,每天在脑海中构思,经过三个月双手抚摸,感觉圆圆的空间,比较能够载满我未来的美梦。”那一年,他以《圆一个梦》为题创作的石雕获得票选美猴王的头衔。

“因为我有一个家庭,《圆一个梦》就是讲我的家庭,圆我一家人的梦。”在圆圆的石头上,母猴闭着眼睛,仰着头贴在公猴脸颊上,一脸满足的神情,公猴也眯着双眼,双手拥着全家大小仔猴,微翘的嘴线让旁人也感染了一身的幸福。侯加福说,这件作品现在已经被收藏在国外。

听海的声音

《快乐桃仔城》,述说创作的快乐过程。


接着从1999年起连续两年,侯加福又在嘉义市第二、第三届“石猴户外创作展”里,蝉联“票选美猴王”。得奖作品《听海的声音》及《快乐桃仔城》获得嘉义市政府收藏,目前在市政府中廊公开展出。

《听海的声音》是以音乐为主题的创作,他把石头外形凿成一颗大海螺,刻了十几只排列整齐的猴子,攀附在螺壳外面,静静的听着海螺的声音。他比画着说:“在大自然里、在海洋中,有最好听的音乐,每只猴子都听得醉醺醺的,跟着音乐跳起舞来。我要表达的是大自然拥有最美的声音。”看着这个石雕,好像听到了响亮的海螺的声音。

侯加福的雕凿技巧全靠自己摸索,他独特的表达方式被石雕艺术爱好者广为赞赏。艺术界评论他的作品,表现细而不纤、粗而不犷,气在刀力、韵在雕痕,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而且擅长表现人文风情,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认为他的作品,没有难解的抽像符号,质朴的形象充分显露出艺术家对生命的挚爱。

本文转自第192期【新纪元周刊】“人物特写”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