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三峡工程36计(七十七)

三峡水库有没有水力坡度,本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从伊文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有还是没有水力坡度,这个问题很严重,它关系到从中央到地方是不是傻瓜和疯子的问题。必须指出的是,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是傻瓜也不是疯子,但是他们在三峡工程上确实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却也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错误。二○○三年六月,三峡水库蓄水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存在水力坡度。这个错误的第一个直接后果是,三峡工程必须重新搬迁部分已经安置的移民。二○○六年八月起,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始调查必须重新安置的移民人数。一九九五年,三峡工程按照每个移民三点五万元人民币计算,重新安置已经安置了的移民的费用,将高达每个移民三十万元人民币。

然而最困难的问题不是经费,而是如何向这些移民解释需要再次搬迁?说中央到地方都是傻瓜和疯子?显然是不行。另一个问题就是,再次搬迁,搬到哪里去?还能按照李鹏的办法,往山后靠吗?

三峡两岸古滑坡复活

三峡水库蓄水,自然水位被抬高一百多米,造成三峡两岸诸多古老滑坡重新复活,而三峡工程的许多移民新镇,正是建设在这些古老滑坡体上。

老滑坡重新复活的原因有四:第一,三峡水库蓄水,库水上升,使得原来处于比较干燥状态的岩土变为饱和状态,导致力学强度降低。其次,三峡水库蓄水位每年在海拔一百四十五米至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之间变动,水位大幅度和快速的变动,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复活。第三,三峡水库蓄水后,江面变宽,波浪的淘蚀作用加强,波浪的淘蚀使得库岸失去稳定。最后,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库区地震次数大为增加,虽然尚未发生三峡工程论证所认为可能发生的规模六点五地震,但是不断发生的微震,使得两岸岩土更加松动,更加容易失去稳定。这些被安置在复活滑坡体上的移民,也必须再次搬迁,如此方才能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

移民生活

至二○○六年底,三峡工程已经强迫迁移了一百三十万居民。那么这些移民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

“三峡坝区移民再就业难,缺乏生活出路。相当一部分坝区移民处在‘三无’的境地,即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另外,坝区部分移民的生活存在‘三低’现象,即收入水准低于搬迁前的水准,低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准,部分移民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下。由此,坝区移民不稳定因素呈‘三增’趋势。移民群众上访增多,过激行为增多,与基层干部、工作人员对立情绪增强,干群矛盾(注:“干群矛盾”:指政府和民众的矛盾)突出,部分群众的思想情绪随时可能失控,形式严峻。

部分库区移民安置品质不高,生活比较困难,部分安置移民耕地面积少,土地品质差,水利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另外,蓄水后线上线下同时生产经营不复存在,生活水准有所下降。

‘三民’(城郊农民,占地移民、城镇纯居民)安置不落实,生产生活存在问题较为严重,成为影响库区社会稳定一大隐患。占地移民失去土地生产资料,又无其他稳定收入;大多数城郊农民进场镇安置后,缺乏收入来源,生活水准下降;大部分城镇纯居民失去原有生存依托,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生活困难。

部分外迁安置移民不够稳定。一是政府组织外迁移民尚存房屋品质、承包土地品质和数量、享受迁入地待遇、生活习惯语言差异等方面问题;二是自主分散外迁移民强烈要求全额返还‘两费’(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部分移民生产生活还未完全落实,要求调整承包土地。三是自谋职业、农转非迁出库区安置移民,要求享受外迁移民补偿政策、资金补偿标准。”

这段文字,不是出自哪一位三峡工程反对者的手,而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信访局报告中的结论。所以,三峡工程移民并不像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所说的那样,胜券在握,反而是问题重重。

掩盖决策错误

如何解决三峡工程移民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的“三无”问题,是三峡工程决策者最头疼的问题。而如何向已经安置的三峡工程移民解释需要再次搬迁的道理,将是三峡工程决策者最丢脸的事情。

中央有难处。为此,重庆市党委和市政府提出了“一小时经济圈”的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强制移民四百万,用“城市区域发展新战略”的需要,来掩盖三峡工程决策中的错误,用四百万移民,给三峡工程移民画一个句号,以开始另一个新的、更大的移民过程。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回写道:“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古兵法原文”为:“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意指:“保持阵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阵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妄动,要在他困惑时转移主力。”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出现重大失误,将六百公里长的水库作为一个没有水力坡度的平湖,一来少计算了要搬迁的移民,二来将移民安置在未来也将被三峡水库淹没的地区。为掩盖此重大错误,由重庆市委、市政府出面,以实现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为由,再搬迁四百万移民,这便是“金蝉脱壳”之计。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