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企海外项目大亏损

人气 6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1月16日讯】(新纪元周刊258期,记者高紫檀报导)中共央企的经营、操作、运营思路,根本不符合西方社会,在国内不是靠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吸引顾客,而是靠垄断盈利,也缺乏对国际社会经营思想的研究,所以一出国门根本没有竞争力。

近年来,中共政权的中央企业一直在努力“出海”,但这些央企走出去后的业绩如何,却很少人知道。近日,传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项目大量亏损的消息,再次让公众关注中共央企海外资产的情况。

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项目巨亏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公司,在中国国内属于垄断式的“暴利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去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两家企业日均盈利高达六亿元人民币。然而这些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项目,没有了在国内那样的垄断优势,多数做的都是赔本生意,亏得一塌糊涂。

据《华夏时报》报导,最近针对油气领域的海外业务,国资委一位中层官员承认,油企海外项目损失不小。另一位在中共央企石油公司海外部门工作的陈先生也表示,海外公司很难做出来实质的业绩,石油公司很多海外项目都是亏损的。

经济学家朗咸平2011年10月份在沈阳的一次演讲中透露,中石油在伊拉克的一个油田项目竞标中,以两美元一桶卖给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的价格中标,获得石油开采权,但实际上,中石油出人力、设备、资本、流动资金,在伊拉克开采一桶石油的成本是四至五美元以上。这意味着,每开采一桶油,中石油将亏损两美元以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同时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投资海外的油田及工程项目总计144个,投资金额累计高达近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80亿元。

而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受管理制度及国际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亏损项目更是达到三分之二。

众多央企海外项目亏损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项目多数亏损,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自2003年以来,媒体已经报导出来众多央企海外投资亏损的案例。

2004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亏损5.5亿美元;2007年5月,中投斥资认购了黑石集团1.01亿股的无投票权股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这笔投资浮亏超60%约18亿美元;2008年初,中国铝业联合美铝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份,从而获得力拓集团9%的股份,但不到10个月,浮亏超过100亿美元。

2008年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建一个铁矿石项目,签订了一些外汇合约,最终导致亏损约155亿元港币;中国铁建2009年投资沙特麦加地铁项目,亏损41亿元(约6亿美元)。

此外,中共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受战争影响加上支持卡扎菲(又译格达费)而不受新政府欢迎,目前损失尚无法估算。

尽管中共央企海外亏损巨大,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一个内部讲座透露,呈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央企海外亏损仅是境外国资亏损的冰山一角。《华夏时报》还报导说,一名中共国资委中层官员透露,在境外的投资项目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央企海外资产巨亏原因

研究发现,央企境外资产的流失情况大致分为:境外人员挥霍、浪费、携款潜逃;未经批准在境外进行高风险投机经营造成巨额损失;未经批准或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将央企资产以个人名义在外注册;任用外籍人员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此外,作为央企海外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性资产,以及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大量隐性资产,如商标、企业信誉、专利等的流失状况也很严重。

而中国央企海外资产目前基本是一本糊涂账,这是央企海外资产研究领域的专家们基本认同的一个现实。

经济学家綦彦臣接受《新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海外投资有时候是故意亏损,越亏账目越乱,一些人员可以作假账“混水摸鱼”,捞好处。另外,对外投资、审计监督非常难,目前没有看到任何一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由于缺乏监督,甚至国内高官与企业老总合作,转移国有资产。“就算出国审计,审计人员也容易被他们同化。”

中国问题专家伍凡表示,中共央企的经营、操作、运营思路,根本不符合西方社会,在国内不是靠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吸引顾客,而是靠垄断盈利,也缺乏对国际社会经营思想的研究,一出国门根本没有竞争力。

另外,许多央企领导,并没有把国家的钱当成自己的钱来经营,而是盲目运作;还有一些官员在海外投资,买卖之间都有佣金,而这些3%~10%的佣金都装进了官员的口袋了。

“我在洛杉矶看到的,中共央企在海外的企业,要么失败了,要么完全变成官员们的私营企业了,太多了。”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许多央企的领导人在海外投资,决策时政治色彩更多于企业家色彩,缺少法律参与决策意识,忽视海外投资的法律和经济可行性,还急于求成,往往是花“大家”的钱去冒险、博弈,成功了则名利双收;失败了,造成的天价亏损就被当作“学费”,由国家与公众“买单”;还有的企业把在国内诚信意识淡薄的不良习惯和做法带到海外投资中,轻信按国内做法能把事情摆平,结果自己吃亏。◇

本文转自258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60/10322.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昂贵政治工程”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41.53亿元
中国石油陷“魔咒” 对外依存度世界第一
利比亚石油公司:中国将难获石油新合同
巨亏“不气馁” 中石油竞标阿富汗油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