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善用公共教育学 监督媒体新闻

大家是否记得今年4月底一则关于“511末世预言”的新闻消息?据媒体报导,4月27日南投货柜屋异常增加,接着台湾各家媒体纷纷开始转播末日预言新闻。不禁令人思考、反省,媒体对台湾社会的渲染力及影响力,以及教育界对此现象该起的监督作用。

新闻由媒体所建构

2011年4月27日,某台湾媒体开始发现南投货柜屋异常增加,于是追踪王老师末日预言新闻。预言指出台湾将会出现大地震、大海啸,并将台岛一分为二,消息一出,引起民众的恐慌。这个事件不禁令人想问,到底造成这股妖言惑众、人心惶惶社会现象的人,是埔里这名自称精通《易经》的中年男子?还是不断跟进、渲染报导511末日预言的台湾媒体?

阅听大众皆该识读

美国批判教育学的学者纪洛斯(Giroux)认为,“批判教育学”应视为一种公共教育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及建构自身意义的能力,大众需了解学校教育不再是唯一的教育途径。批判教育学的精神,若用于建构属于台湾的公共教育学,公共教育学透过跨界、跨领域的思考,便可入世,为人们在一些现实生活议题提供脚前的路、眼前的方向。

以教育哲学为体的公共教育学,就是将教育哲学带入媒体识读教育。“媒体识读”就是认识和解读媒体的能力,此一风潮发端自1980年代的英国,从事媒体教育与媒体研究的学者不仅著作不歇,且教育推广也进入高等学府,成为传播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实践了提升公民“媒体识读”的理想。

英国自1989年开始实施的国定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中,明文赋予媒体教育有:教导读者或观众相关知识、教授人们辨识事实与意见、讨论大众文化之小说与戏剧、发展广告、宣传和劝服内容的教学方法等任务。英国著名传播学者Jawitz就指出,媒体识读教育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公民能够分辨媒体,并检验媒体的制作过程,然后分析媒体的产品,最后探究媒体产品的消费行为,以及认识媒体的效力。

唯有大众开始了解媒体在人们累积知识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才能进一步拥有分析、评估,乃至批判各种媒体讯息的能力。而最终目标就是鼓励公民接近、使用媒体,充分健全传播环境,做一个具有批判意识与媒体素养的阅听大众。

提升公民媒体素养

身为台湾公民,若将教育哲学中强调概念、批判和分析的理念,实践于媒体,台湾社会大众将得以不受媒体的意识型态操弄。藉由加强公民的媒体识读教育,重新学习看待媒体、了解媒体、选择媒体、批判媒体,甚至共同重建媒体,我们才能更轻易判别媒体中的性别歧视、族群冲突、消费文化,以及媒介近用权(主要是指在人人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权利之下,能拥有“接近和使用媒体的权利”),甚至是地震谣言等议题的探讨,为解决媒体乱象尽一分心意。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另一个台湾媒体形塑、主导的末日预言闹剧再度上演,并让台湾社会陷入不安,付出成本代价。台湾媒体需要公共教育学的力量做一监督,这是我再一次的深切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