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径流减少源头变干 原因成谜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金靖报导)近来三峡工程带来的问题不断显现,大陆体制内人士也不得不承认,三峡工程当初的论证确有缺陷,给“后三峡”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拦蓄工程实施后,长江上游径流显着减小,其原因现今仍是水利专家难解之谜。对“三江源”的科考发现,长江源头正在逐渐变干,这一切让人们不得不对所谓“人定胜天”从新进行反思。

“当初的论证确有缺陷”

新世纪周刊披露,长江委水保局原局长翁立达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问题。当初在撰写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除了消落带的一些问题,对中下游水量分配产生累积影响,导致水位下降,枯水期长时间持续低水位,直接引发湖区取水困难、湿地萎缩、渔业资源锐减、血吸虫病防治难度加大、江湖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而影响湖泊生态安全、入海口咸潮入侵加剧等可能性问题都预计到了,当时认为能够有效控制。

今年长江中下游湖区从未有过的严重干旱暴露了更大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的控制难度超过三峡工程支持者们的想像。中国工程院2010年9月出版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论证确有缺陷,包括未充分认识到库区水污染防治的艰钜性,库区一级支流近年来水华发生频繁,局部区域富营养化突出;高估了库区的环境容量,就地后靠安置移民为主的思路存在不足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三峡大坝蓄水期实际的下泄流量与当初的估计相去甚远。

长江径流锐减之谜

20世纪80年代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库陆续建成蓄水后,9月和10月三峡水库的来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并有逐步加快下降的趋势。根据《三峡坝址径流特性分析报告》数据,1991年至2006年9月、10月的长江流域平均径流量,与1951年至1990年同期系列均值相比分别减少18.4%和14.9%。

径流减少的问题,正困扰着各个方面的人士。长江委水文局两名退休专家统计过多个季风气候区水库的水文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很多水库蓄水后都面临来水减少。其中一位专家曾经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拿出发表过的论文和统计资料,以证明拦蓄工程的上游径流显着减小,下游降水则有所增加。他表示,其原因不能完全用大范围气候变化来解释,也难以用简单的水库“湖泊效益”等理论来阐述。

这位专家举例说,岷江紫坪铺水库建成前的1937年到1968年,年均径流为160.4亿立方米,但建成后的1969年至1983年,年均值为143.3亿立方米,减少约10.3%。长江、大渡河、汉江、岷江等河流的一些水库,都存在类似情况。

也有专家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源区气候呈暖干化倾向,大多数冰川呈退缩状态,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重庆水利局一位从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专家肖先生告诉大纪元记者:“森林和草场好比是一块柔软的巨大海绵,平时可以蓄积大量的水分,即使一场小雨,集雨区域内很容易形成有效径流,涓涓细流,均衡持久地为江河补充水源。长江上游的年降雨量应该说一直都是较为丰富的,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越来越少,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不能有效涵养水源。”

不管径流减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对长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大。而长江水资源却在不断枯萎。

考察发现长江源头正在变干

2008年的秋天,黄河、长江、澜沧江科学考察队专家对“三江源”地区十几个气象观测站点从1957年以来的1万余个逐月的有关降水的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黄河、长江的源头地区的气候在逐渐变干。

科考专家还发现,长江源头的大部地区降水在减少,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减少速度加快。

三江源科考队长江分队发现,在降雨量最充足的7月份,严重的荒漠化已经使君曲河和牧曲河50多公里的河道完全断流,长江上游的两条生命线危在旦夕。通天河的全部4条干支流在冬季甚至是全河道断流。

“三江源”科考队最后表示,面对三江源的现状,我们是否应该做出更多的行动和进行更深的思考,“人定胜天”这句话是否需要我们重新解释它的正确性?

相关新闻
长江流域气候异常  疑与三峡大坝有关
撞武汉长江大桥续 桥体震动肇事船变形
三峡工程毁生态 院士:大坝建成地震多
旱转涝 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遭大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