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

跟着神韵游世界——伦敦篇

古都伦敦迎神韵 东西文明交相辉映

2011年04月04日 | 23:02 PM

【大纪元2011年04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天宇伦敦报导)伦敦——以其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和璀璨的文化而闻名世界。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汇集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的最高成就,日不落帝国之辉煌令世界瞩目;今日,伦敦世界之都的鼎盛依然巍然不动。

伦敦作为世界戏剧之都,每年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团体和世界各地的观众。这里的表演秀和观众数量甚至超越了纽约的百老汇。风靡全球的神韵艺术团即将在2011年4月5日至10日第四次惠临英国,在英国国家歌剧院所在地敦伦大剧院(London Coliseum)上演七场神韵演出,为英伦观众带来一场全善、全美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悟。

神韵艺术团以大唐文明的辉煌为典范,为观众带来包括众多华夏民族独有艺术的史诗级的舞蹈及音乐。中国的历史被称为“上下五千年”,而英国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两国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东方的文化再一次在西方国土上展现,演绎出又一次绚丽的色彩。

源远流长的起源

当中国正在经历战国的七雄争霸之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凯尔特人则开始了征服欧洲的旅途,而其中的一支远征军,渡过北部海峡,征服了欧洲西北岛屿的第一批岛民伊比利亚人——也就是现在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并在东部被其命名为“泰晤士”(Thames )的河流入海口修建起一个聚居地,久而久之,岛上的凯尔特人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而欧洲大陆人则称他们为“岛民”和“海边之民”,罗马语就是“不列颠”(Britain) 。直到公元43年,不可一世的罗马人经过十几年的战火,降服了凯尔特人的不列颠,并在泰晤士河口岸的聚集地开始建立要塞,并命名为朗蒂尼亚姆(Londinium) ,意思是河流经过的地方,这也是“伦敦”一词的由来。罗马人一待就是4个世纪,这漫长的时间里,不列颠人从原始的氏族部落转变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直到公元407年,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将他最后一支部队撤出了不列颠,宣告了罗马人在此地统治的结束。

也正因为这段历史,在英国可以发现大量古罗马时期的文物及古迹,伦敦市内很多著名古建筑也都源自于罗马时代,伦敦七座传统的城门中有六座都是建于罗马统治时期:Ludgate、 Newgate、Aldersgate、Cripplegate、Bishopsgate和Aldgate。

而英国最为有名的古罗马建筑当属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当时罗马帝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停止扩张并采取守势,而在不列颠的罗马军团屡遭北部皮克特人的进犯,因此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亲自视察英格兰北部后,决定修筑一条大约118公里的长城以卫戍罗马帝国的占领地,这个长城就以皇帝的名字命名,建造的原因与秦始皇为了防范北方匈奴人骚扰而建筑长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英格兰长城的建造者不是苦工,而是三个罗马军团历时6年完成。长城高约4,5米,3米宽,共用了75万立方米的巨石。但如今的哈德良长城早已是破败不堪,仅能从些许断壁残桓中解读着那段历史。

历尽沧桑的历史

自文明的罗马统治结束后,大不列颠岛经过了一段黑暗时期,先是经历了日尔曼人的野蛮侵略,内部也是分分离离,即便是国土面积不如中国一个大省,但也有七个国家,相互间战乱不止。在这期间,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盎格鲁人、久特人以及不列颠人等多个民族逐渐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英格兰人,其国家从不列颠改成了英格兰(England)——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颠,在黎明时醒来的已是英格兰”——丘吉尔曾这样形容这个时代。

亚瑟王的传说

也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虽然这个故事是经吟游诗人传颂的英雄传说,但这并不妨碍亚瑟王成为英国图腾式人物,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不仅仅在英国,几乎在整个世界都是家喻户晓,而最早出现的欧洲骑士精神也是出自于此。

其后英格兰曾经一度被丹麦人所征服而成为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而后流亡在诺曼第的英王子爱德华被迎接回英格兰,并建立了英吉利朝。爱德华是个十分虔诚的基督徒,又被称为“忏悔者爱德华 ”,而如今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又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就是爱德华下令修建的,并将王宫迁移此地。此王宫于1065年竣工,之后屡经扩建和改造,1875年被建成如今的哥特式风格。作为英国皇家教院以及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从那斑驳的高墙和灰白而精美的门窗中,透露着历史的沧桑。英国国王的加冕仪式以及众多王室成员的婚礼仪式都在此举行。而由于其初衷是作为国王的陵墓,从亨利三世起,共有20余位英王安息于此地,而且不仅仅是英王,很多英国杰出人士身后也都安葬在西敏寺。

到了公元10世纪,诺曼人的领袖威廉宣称自己有权继承英格兰王权,并从法国出兵,渡海作战,用武力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而这也是英格兰历史上最后一次被大陆人征服。从此英吉利朝被诺曼朝替代,而国王所用的法语成为当时英格兰的官方语言。

著名的伦敦塔(Tower of London )就是由威廉修造的。这个本用来作为军事要塞的白塔,逐渐演变成王室宫殿的一部分,但最后一位居住在此地的国王是将近400年前的詹姆斯一世,之后这里曾被作为堡垒、军火库、国库、铸币厂、天文台、避难所等等用途,但最让它闻名遐迩的是高级监狱,英语中“Sent to the Tower”即是入狱的意思。伊莉莎白一世的母亲安妮王后和伊莉莎白本人都曾是这里的“住户”,而安妮更是丧命于此地;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堂兄、弟弟,亨利八世的两个王后,也都是在这里被囚禁并处死。因此即便是今日,这里依旧渗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息,而这里最后一次作为牢房,关押的最后一个犯人,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创始人之一、希特勒指定接班人——鲁道夫‧赫斯。如今伦敦塔不光是旅游景点,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陈列有大量王室珍器、古代兵器等,其中以英王君主的王冠、权杖和珠宝最为有名,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时戴的镶有三千颗宝石的王冠和伊莉莎白二世加冕时戴的镶有重达109克拉大钻石“非洲之星”的王冠也在其中。伦敦塔内还有几个特别的住户,就是从13世纪开始就常驻这里的渡鸦,而据英国民间传言,一旦渡鸦离开这里,伦敦塔就会倒塌,英国就会灭亡,因此即便是到了现在,英国政府依旧每年特别拨款让人照料这些渡鸦。

从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由于英王和法国诺曼底的这层关系,造成因为继承权而引发的战争,使得英格兰几乎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到由亨利二世建立安茹朝为止。而安茹朝又被称为“金雀花朝”,名字来历是因为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杰佛瑞京朝在帽子上别上金雀花。由于亨利二世的父亲、母亲及其子的血统网络,加之自己所征服的英格兰,使得金雀花朝疆域极大,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在亨利二世统治期间,由于其曾和法兰西国王有过不愉快的争执,一气之下命令就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们都回国,并将他们安置到自己在牛津市附近的宫殿,这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而这里培养的学者们又在半个世纪后创建了剑桥大学。

1189年,亨利二世的二儿子查理一世继承国统,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狮心王查理”。关于查理的事迹多见于十字军东征。1187年,库尔德人萨拉丁率领穆斯林军攻占了圣地耶路撒冷,1095年,在与穆斯林国家接壤的拜占庭帝国的请求下,罗马教皇号召天主教国家派遣十字军收回圣地,拉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战役。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查理所率领的英军成为了十字军的绝对主力,并在阿卡城和萨拉丁的决战中,查理一身黑甲,跨下黑色战驹,身先士卒,率领士卒横扫穆斯林军队,终结了萨拉丁军的不败神话。就在两军交战正酣之时,法兰西王菲利二世开始进攻英格兰在法国的领土,而查理的弟弟约翰也伺机篡位谋权,查理不得不回师,也宣告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告终。由于查理心性狂傲,在欧洲得罪了很多权贵,因此在回国的路上,被奥地利公爵扣留,之后引渡到德皇之手,而传说德国皇帝把他和狮子关在一个笼子里,谁想查理竟在狮子张口要吃他的一瞬间从狮子口中将其心脏掏出,并当场吃掉,从此人称“狮心王”。查理的生死不明给了约翰机会,他在菲利二世的支持下立即篡位并以暴政驭国,众多英国人奋起反抗,大盗罗宾汉就是当时的绿林好汉之一。直到1194年,查理被王室赎买回国,并在不久后发动对法战争,一打就是五年之久,自己也被冷箭射杀而亡,死前查理宣布将王位传给了曾经背叛他的约翰。

约翰即位后,又陷入了皇权之争,并几乎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而内战结束后又发动收复失地的战争,但以失败告终。接连的失利激起国内贵族的反对,迫于种种压力,约翰被迫接受了贵族们提出的《大宪章》,该宪章将国王的权利大大削弱,并确立了依法治国、法律至上的根本,不单单是对当代,对之后的欧洲民主改革乃至美国独立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议会”一词也第一次出现在人类史册上,并且约翰之子、英王亨利三世在位时期签订《牛津条例》时,在英国建立了议会制度。但不久后,王室和议会开始对立。1266年,亨利三世之子、爱德华王子掌控了国家实权,在其即位英王后,废除了《牛津条例》,但保留了《大宪章》,使国家制度法律化,“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这个英王爱德华,人称“长腿爱德华”,就是知名电影《勇敢的心》中的那个阴险毒辣的英王。其实历史上爱德华并非残暴无度,爱德华一世在英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一笔,正是他征服了威尔士并发动对苏格兰的进攻,人称“威尔士征服者”和“苏格兰大锤” ,知名电影《勇敢的心》就是描写当时的那段历史。1307年,爱德华一世在征讨苏格兰的途中病逝。

在此之后,英国一直陷入到对法作战的泥潭之中,这就是英法百年战争,而两国人民的仇恨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盟前。

璀璨耀眼的文化

虽然战争不断,但这并不影响文化的发展,自13世纪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到了16世纪时已是鼎盛时期,大学里恢复了古希腊语的教学,接着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众多的学者、作家将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意、法等国的学术和文学名著译成了早期近代英语。哲学家、教育家、 历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纷纷从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如汤玛斯‧莫尔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诗歌创作也是空前活跃,大批诗集出版,无韵体诗开始在剧本里成功运用。诗同剧的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文学最骄傲的成果﹕诗剧。从16世纪80年代起,诗剧作者们摆脱了中古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戏剧,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第一个成功地使无韵体诗变成戏剧媒介的是马娄。他用“壮丽的诗句”写壮丽的人物,如《帖木儿》中的中亚大帝国的创立者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的追求无限知识的德国博士,同时又在《爱德华二世》里将一个国王的遭遇写成了英国第一个历史剧。马娄早死,但是诗剧继续成长,经过吉德、格林、查普曼、德克、米德尔顿、马斯顿、海伍德等人的创作实践,题材扩大,技巧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莎士比亚——这个天才戏剧家的作品,共有37部剧本。他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在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各方面都写出了杰作。他的9个历史剧包括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亦即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之间连续300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大实属空前,而作者也写得波澜壮阔, 直至今日仍是所有世人都无法逾越的高墙,其剧码至今经久不衰,仍是众多名剧院的首选,而能否演好莎翁笔下的角色,更是衡量戏剧演员良莠的基准。

正是因为莎士比亚的存在,那个时期可谓英国戏剧的黄金时期,由于皇室也鼎力支持戏剧的发展,包括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内的众多贵胄都经常光顾戏院,因此众多剧院也都集中在温彻斯特和古伦敦之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伦敦西区”(West End)。伦敦共有的100余剧院中,有40多个都集中在此地,因此伦敦西区也成为了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和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并成为世界两大戏剧中心,而其悠久古老的历史又令百老汇无法望其项背。如今在伦敦西区上映的众多知名歌剧戏剧,吸引着无数的观众,比如根据知名动画改编的《狮子王》(Lyceum 剧院)以及即将上映的《怪物史莱克》(Theatre Royal Drury Lane )、票房几近千万的《妈妈咪呀》(PRINCE OF WALES THEATRE)、著名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著改编成的《悲惨世界》(QUEENS THEATRE)、曾在100多个城市上演的经典戏剧《歌声魅影 》(Phantom of the Opera)…….光是目录就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些众多剧院中,最有名望的当属“伦敦大剧院”(The London Coliseum),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伦敦最大剧院坐落于圣马丁教堂的旁边,1904年该剧院开始营业,它具有当时最好的设备和最多的观众席位,剧院的设计者、英格兰著名剧院设计师弗兰克‧麦青的初衷是建立一个最大、最豪华、最优秀的“公众娱乐宫殿”。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剧院已经成为了象征伦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60年是被赋予英国二级文物遗产,近几年多次承办英格兰皇家综艺表演,包括威尔士亲王查理斯王子在内的多名皇室成员都曾亲临此地。

在莎士比亚后,英国的文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很多名着相继问世。弥尔顿的《失乐园》(1667)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1719) 、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1726) 等等。到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涌入英国,拜伦的《唐璜》(1818~1823) 、雪莱的《西风颂》(1819) 以及济慈的《心灵》、《夜莺》、《希腊古瓮》 等诗篇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作品,女性作家也开始脱颖而出,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1813)与《爱玛》(1815) 尤为突出。在工业革命后,英国国内的矛盾开始逐渐激化,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转向社会问题,狄更斯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奥列佛‧特维斯特》(1838) 、《双城记》(1859) 、《远大前程》(1861) 等作品都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蜜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而柯南道尔杜撰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更是开侦探小说之先河。坐落在伦敦贝克街221B号福尔摩斯的“寓所”是游客必到的探险猎奇的神秘之地。

几经磨难的首都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几经磨难,除了在中古时代屡遭侵略外,1666年,一场惨绝人寰的大火几乎完全吞噬了整个伦敦市。1万3千多个建筑物被毁,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大部分宫殿建筑也被完全烧成灰烬,80余万人流离失所。这场火灾几乎摧毁了整个伦敦,但也正因此给了都市建设新的开始。火灾后,国王下令今后所有伦敦建筑都采用石瓦而禁用木材,伦敦市在英格兰人近两个世纪的努力下,免遭又一次被遗弃。

从18世纪开始,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始以及殖民地策略所带来的国际贸易的繁荣,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中心的伦敦急速发展,人口成倍增长。到了19世纪,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翻新,大量的公车和铁路线的运营双管齐下 ,整个城市焕然一新,世界第一条地铁也是在此时诞生的。最早的地铁运营始自186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每年约有十亿次乘客搭乘伦敦地铁。如今伦敦全市地铁干线有12条,全长超过400公里,其中160余公里在隧道内,伦敦地铁的技术和管理设备先进,所有调度和信号系统均为自动控制。 每年客流量高达近10亿次。除了这些资料外,伦敦还有一个著名的因素:在很多地跌站里都能找到该区域的特色文化资讯,比如在贝克街站,由于柯南‧道尔爵士笔下的福尔摩斯是全世界侦探迷心中的神,因此墙壁上都是有关福尔摩斯的图案,而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罗素广场站里,墙壁上则是木乃伊和许多著名文物的图案。而因为《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书中描写的国王十字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是通往霍格沃兹的入口,因此车站里特别挂上了本是虚构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牌子,其下面有一个看似正在穿进墙壁的推车。

1834年,议会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 里的一名员工在大厦炉子里销毁一些档案时,没有控制住火势,很快就形成了毁灭性的火灾,将整个宫殿烧毁。而重建工作很快就展开,并于1847年完工。新的威斯敏斯特宫采用的是哥特式建筑,其特点就是那些林立着的尖塔以及尖形拱门,以及大窗户。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Big Ben)也是建在此时,这个属于宫殿一部分的大钟,之所以被以“大本钟”来命名,其来历也颇有趣味:1859年英国议会要考虑给这个大钟起一个特别的名字,而负责修建大钟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Sir Benjamin Hall) 在会议开始前做了一篇内容极为冗长而烦躁的报告,坐在议席上已经忍无可忍的人群中突然冒出一个声音:“为什么不叫‘大本’(本杰明的昵称)呢?”,于是这个标志性建筑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了下来。这个时期由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也使得考古学得到飞速发展,历史文物开始大量流往伦敦,也就造成了博物馆的需求。自1759年建筑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开始对外开放后,先后又有维多利亚和亚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1852年)、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1857年)和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1881年)陆续建成。

到了20世纪,在一战结束后,被纳粹控制的德国迅速膨胀,在陆续吞并了奥地利、波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后,于1940年9月7日开始实行“海狮计划”,德国空军集中了2,400余架飞机开始对伦敦在内的几个重要城市进行密集轰炸,而该计划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才终止。在这期间,伦敦遭受了71次轰炸,3万平民死亡,逾5万人受伤,数以万计的建筑物被摧毁。可坚毅的英国人没有被轰炸打垮,反而更加凝聚在一起。妇女和儿童被输送到乡下,而男人依旧坚守岗位,虽然政府希望王室暂时移居加拿大,但王太后表示要守护国王的陵墓而坚决不走。现在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长公主,在德军轰炸最频繁的时期,去干最危险的工作——开探照灯。乔治六世国王更是经常出入于轰炸后的灾难现场来指挥援救工作。王室的坚毅影响到民众的情绪,同仇敌忾,并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伦敦也在经历战火的洗礼后,再一次恢复生机,虽然重建工作在短短十几年就宣告完成,但战争所带来的印记却深深的烙印在这里,今日仍有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当时的残桓和遗迹。很多新兴的建筑与古老的房屋混杂在一起,漫步于伦敦小巷,经常可以在林立的摩登大厦之间发现一些古堡或者中古时代的砖石建筑,这也成为了当今伦敦的一个显着特点,令人仿佛置身于错乱的时空当中,除了惊喜外更加赞叹伦敦的生命力。

二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使得此时英雄辈出,温斯顿‧丘吉尔可谓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伟人之一,关于他的事迹数不胜数,但唯独象征胜利的“V”手势以及雪茄烟才是他的象征,而其一生共抽雪茄达3,000公斤更是成为世界之最。丘吉尔不单单仅仅是作为一个战争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已,难得的是他在文字方面的天赋,他自传性的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并且当时瑞典文学院是破例授此奖项,因为之前诺贝尔奖文学奖是不颁奖给任何在角逐诺贝尔奖期间在其本国政府里担任职务的作家的,同时他也是被公认的掌握英文单词最多的人(五万多),而他的演讲更是极具魅力,众多英军将士正是被他的演讲所鼓舞,从而奋斗到最后,即使到今天,背诵丘吉尔的演讲词仍是几乎所有政治家和演说家的必修课之一。

英国国家歌剧院所在地——伦敦大剧院

时至今日,英国昔日的辉煌虽渐褪去,可荣耀仍在,如今英国人以他们独有的方式来影响着世人,给历史翻开着新的篇章。如今,这座有着辉煌与显赫历史的古都,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迎来了美国神韵巡回艺术团的到来,他们将在英国国家歌剧院所在地伦敦大剧院(London Coliseum)为英国观众呈现7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英国国家歌剧院所在地伦敦大剧院为伦敦最大的剧院之一,拥有2,359个座位,4月5日~10日,美国神韵巡回艺术团将在这里上演七场神韵晚会


英国国家歌剧院所在地伦敦大剧院是由著名的英国剧院建筑家弗兰克-马彻姆设计而成,其雄心是建成当时最大、最好的“人们的娱乐宫殿”。弗兰克-马彻姆是著名的英国剧院建筑家,他的作品还包括伦敦帕拉斯剧院(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作品曾在那里演出)和伦敦维多利亚宫殿剧院。遍布英伦三岛的文化名城如:贝尔法斯特、格拉斯哥、布里斯托、利物浦等均有其设计的剧院。英国国家歌剧院所在地伦敦大剧院为伦敦最大的剧院之一,拥有2,359个座位,而且是最早有电照明的剧院。剧院内部装潢古朴而华贵,拥有伦敦最广的镜框式舞台和一个旋转舞台。其中现代化的功能包括客用电梯、一个屋顶花园和一个资讯中心,观众可以在资讯中心留下自己的座位号码,如需要医生或等待紧急电话等,会得到及时的通知和帮助。

4月5日~10日,美国神韵艺术巡回团将在这里上演七场演出,将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以纯真、纯善、纯美的艺术形势展现给英国的观众。能够在西方立足的艺术经典,一般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岁月沉淀,才能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而神韵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风靡全球,创下不朽的艺术神话。据多个城市的主办方和剧院透露,今年神韵演出的特点是高价位票走俏,观众希望从最佳视角、全方位地欣赏好的演出。

美国洛杉矶地产商汉米尔顿(John Hamilton Jr.)说:“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观赏这台演出,花多少钱都值得。”

赢得“2009年度澳洲长者”的成功企业家拉马纳(Pat LaManna)说:“我认为我不会再看到这么好的演出了,绝无仅有!”
  
到日本探亲的马先生夫妇在东京观看神韵演出后表示:“太宝贵了,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好莱坞真人秀“Hellbent for Hollywood”制片人米切尔(John Mitchell)赞叹:“这是一部价值非凡的伟大作品。”
  
百老汇资深剧评家考纳曼(Richard Connema)说:“我从1942年起评论过3,000到4,000场演出。神韵演出是五星级演出。我看过太多百老汇演出,可是没有能比得上神韵的。”
  
欧洲议会议员巴登(Gerard Batten)先生在去年神韵艺术团造访英国的时候携家人一起观看了演出,他说:“我认为这台晚会很独特。因为我想不起来有什么东西可以像这台晚会这样,让你通过这个视窗来见识中国文化。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演出,很独特。我感到神韵向海内外华人传播了一个伟大的资讯,那就是希望。对于未来的希望、未来所能取得的成就,就这样一个伟大的资讯。”
  
有观众倾情表示:如果你一年只看一场秀,我建议你一定要选择“神韵晚会”。神韵将再次倾倒英伦观众。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