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

专访Lemelson-MIT创新大奖得主陈晓雯

【大纪元2011年04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孙简妮报导)麻省理工学院(MIT)享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能进入MIT深造的学生可谓是全球青年中的佼佼者。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杂志评选出35位“全球创新青年”,其中有四位华裔上榜。本报将陆续采访这四位华裔“创新青年”,本期的专访对象是2011年“Lemelson-MIT创新大奖”得主陈晓雯博士,她将与大纪元读者分享她的创新之路。

与另一名华裔“创新青年”卢冠达一样,陈晓雯博士的父母都从台湾移民美国,而且都在哈佛-麻省理工健康科学与科技专业攻读过博士学位,都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最殊胜的创新大奖(Lemelson-MIT Student Prize),都开创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两人竟然有着诸多的相似。

少年夏令营第一回合的“过手”

陈晓雯兴奋的回忆在一个天才少年夏令营上初识卢冠达:“我们那个夏令营在洛杉矶。参加者几乎都是华裔。他当时从台湾特地赶来。大家都认识他,因为他是最聪明的一个。”当陈晓雯来到MIT攻读博士学位时,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遇卢冠达,“我当场认出了他。”

创新精神得益于母亲的培养

陈晓雯的父母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后来她随母亲生活,其母是一名临床营养师。除了在斯坦福儿童医院担任营养师外,还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她一直是我最大的灵感来源,我一直得到她的支持。”她介绍了母亲新近出版的一本书:“这是她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关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饮食平衡的书。”

喜出望外获Lemelson-MIT大奖

Lemelson-MIT创新大奖每年颁发给麻省理工学院一名最具创新力的学生。作为世界创新的中心,具有顶级的人才竞争此项大奖。能脱颖而出,获得此项大奖,将在创新领域极具影响力。

在提交Lemelson-MIT大奖的申请时,陈晓雯还用先生的iPhone拍摄了长达两分钟的参赛短片。“当我知道获奖时,真是喜出望外,感到震惊。直到现在,我还是感到无比荣幸。”她坦言:“在颁奖的那一天,我遇到了其他参赛者。他们都好强,比如一个人发明了用纸作的电池。如果事前就知道这些参赛者,我也许不敢参赛了。”

小白鼠“长”出人的肝

陈晓雯的获奖研究项目是成功地让小白鼠长出人的肝。之前一直有科学家试图达到此目的,但是都没有成功。她的成功将大大加速药物测验的进程,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此项研究有望对新药研发的效率造成革命性的突破,具有无限经济效益。此外,此项研发可成为其他科研人员研究肝脏及其功能的平台。

从创新到创业

陈晓雯和他的合作者刚刚宣布成立一个科技公司Sienna Labs。他们研发了一种色素,可以提高医用激光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个技术并非来自陈晓雯的博士研究项目,而是她和另外两名创新创业青年在几年前到处寻找创新想法,然后发现了这个好的想法,经过几年的秘密研究,终于研制出来。

她说:“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筹集资金。希望能够筹集到50万美元。” 她表示,对他们的创新产品有兴趣的投资人都可以联系他们。

回馈社区 愿为年轻人灵感来源

Lemelson基金会致力于教授年轻人如何创新。作为该大奖得主,陈晓雯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创新榜样。对此,她感到无比荣幸并表示,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她的创新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