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至上的价值取向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是道义至上,强调做人要遵循天理、保持崇高的人格,指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不在于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而在于具有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崇高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以及坚定为善的意志。

无数历史先贤和圣哲们以身作则,为后世做出了楷模。以下为孔子倡导凡事要以道义原则衡量是非取舍的几个故事。

循天道,修德治世

孔子见到梁国国君。梁君问孔子说:“我想要永远拥有国君的地位和权力,我想要得到各个诸侯国的土地和财宝,我想要使百姓永远相信我,我想要使土地竭尽其能力,我想要让太阳月亮根据我的意愿出入,我想让圣人自愿的前来,我想使官府能够善于治理百姓,怎么才能达到目的呢?”

孔子回答说:“大国的国君,小国的国君,向我提出的问题已经很多了,从来没有像您这样询问治国手段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做到。

我听说过,如果两个国家的国君能够相互尊重和礼敬,就能永远拥有国家;国君能够以仁政惠泽百姓,官员能够以真诚而符合道义之心来为国为民做事,就能使各个诸侯国心服;不杀害无辜之人,不放过有罪之人,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使有志之士得益,对有成就的官员给以奖赏,就能使土地竭尽其力。

尊敬上天,敬畏神明,太阳月亮就会自然而然的运行;好好处理好刑罚问题,圣人就会自然到来;崇尚贤德的人,使有能力的人在有道之人的管理下各尽所能,官府就能管理好百姓。”

使百姓富有而且长寿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令之事。孔子回答道:“政令可以使百姓富有而且长寿。”哀公说:“这是什么道理呢?”

孔子说:“赋税如果少一些,百姓就能富有;用道德、礼仪去引导人民,百姓就很少有犯罪之事;不因为犯罪而受刑,百姓也就可以尽其天年。”鲁哀公说:“如果这样,寡人可就要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君子和睦而快乐,堪称百姓之父母’,没有见过孩子富有而父母却贫穷的。”

因人施言,以智劝谏

叶公子高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而使远处的人自愿前来归附。”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选择贤德之士。”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在使用财物上知道节制。”

子贡一直跟随在孔子身边,听到三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不解。于是问道:“叶公子高、鲁哀公、齐景公向老师所询问的问题是一样的,老师的回答却不同,为什么呢?”

孔子说:“叶公子高这个国家,都城大但国土面积小,百姓有背弃之心,所以就跟叶公子高说‘为政之道,在于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而使远处的人自愿前来归附’。

鲁哀公有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位大臣,对外阻碍来自各个诸侯国的贤德之士前来,在国内结党营私而愚弄国君,将来,使鲁国宗庙和国家社稷得不到应有的祭祀的,一定会是这三个大臣,所以就跟鲁哀公说‘为政之道,在于选择贤德之士’。

齐景公大力建造了雍门、路寝这样奢侈的建筑,一天之中就对已经拥有三百辆兵车的大夫重赏三次,所以跟他说‘为政之道,在于在使用财物上知道节制’。同是用符合道义的理去讲,只是针对其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而已。”

孔子提倡“仁”,首先通过“道义”表现出来,以道德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准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合于道义、应该做的事,就要勇敢的去做。认识到应该做的却不做,往往是因为私心杂念作怪。

克服私心杂念,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义要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维护真理、正义和良知,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是有识之士明智的选择。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闻过则喜,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批评自己错误时依旧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欣然、虚心的接受意见。这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严冬过后,美好的春天来临了,春是一年之始,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无限,人们所见所闻皆是春意盎然...
  • 传统儒、释、道文化皆从因缘、因果关系,来探讨人生意义和归宿问题。
  • 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 说起李白,几乎无人不晓,人们赞赏他的辉煌艺术成就,更敬佩他一身浩气,济苍生、报国家,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 北宋时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刘庭式,当时的苏东坡,很赏识、敬重他的人品。
  •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大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杜甫崇高的艺术成就,源于他仁爱、无私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他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揭露黑暗势力,用诗歌反映出一代文人道德良知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 中华传统文化是神传之半神文化,半神文化当然有它的神迹在。据古人留下的文艺专著和其它记录中,半神文化的神迹表现遍布历代的诗、画、乐等文艺形式中。
  • 成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