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札记:

摩斯人文化及丹麦版“刻舟求剑”

吴馨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3月01日讯】我的一位同事由于粗心,要重做一遍工作,于是他不断地自责道:Molboarbejde(摩斯人的工作)!他看着我对这个词一头雾水的样子,于是向我介绍了丹麦的“摩斯人文化”。

丹麦有个地方叫Mols(摩斯),在奥胡斯湾附近(大鼻子底下)。住在Mols的人就被称为Molbo(摩斯人)。可能由于该地区比较偏僻,摩斯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久而久之开始被其它地区人(尤其是奥胡斯人)拿来做笑料。时至今日,取笑之心已不存在,却因丹麦人特有的幽默风趣,被融进语言中,成为一种文化遗产留存下来,很类似我们的古代笑话。

“摩斯人的工作”,就是重复工作的意思。这很可能来自于一个摩斯人的故事《挖坑》(Hullet)。摩斯人有一次要挖一口井。等井挖好了,多出了一堆土,他们不知道这堆土应该怎么办。有一人提议,在另一个地方挖个坑,把这些土填进去。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挺好。随即另一个人开始发问:“那这个坑挖出来的土,怎么办?”其中最聪明的一个回答说:“嗯,这很简单,我们当然要挖一个够大的坑,能同时装下两堆土!”

更有意思的是,摩斯人的有一个故事简直就是丹麦版的“刻舟求剑”!让人在感慨各民族文化差异之余,更惊叹其共性。这个故事名为《教堂钟》(Kirkeklokken)。战争时期,摩斯人从奥胡斯回来,但没有带回枪支以保卫家乡。由于害怕敌人会再度来袭,所以他们决定抢救一切可以抢救的东西。首先要保护的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教堂钟。费了一翻周折,他们把钟从教堂的钟楼上取下来,随后他们开始争论,如何把钟藏起来,而敌人又无法发现。最后他们一致同意,将钟沉入海底。于是他们将钟连拖带拉地搬到船上,划到深海处,将钟扔到海里。当他们做完此事后,突然变得不安起来,互相问道:“是啊,现在钟已经藏得很好,敌人找不到它了。但问题是,敌人打退之后,我们自己怎么找到它呢?

他们中最聪明的一位站了起来,说:“这很简单,我们做个记号。”于是,他立刻从口袋里拿出小刀,在钟被扔出船的一边刻了一个深深的记号。然后他们高高兴兴地划船回家了,因为他们肯定现在他们能找回教堂钟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9月8日讯】 法轮功应邀参加了丹麦奥尔胡斯文化节,人们冒雨驻足观看。
  • 10月10日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一年一度的文化节之夜。这也是丹麦夏季结束前最后一个大型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 丹麦文化部举行颁发仪式,向丹麦建筑设计业的后起之秀发放九十万丹麦克朗(约十二万五千欧元)的旅行奖学金。
  • 3月17日晚,丹麦王后玛格丽特和夫君亨得瑞亲王在其豪宅宴请380位丹麦文化及体育界知名人士,宗旨是为了繁荣丹麦的文化体育事业。
  • 2009年的丹麦王储夫妇文化奖颁给了年仅21岁的大提琴家安德烈‧布让特里(Andreas Brantelid)。
  • 2月28日,哥本哈根伊思岚伯格文化馆(Islands Brygge Kulturhus)里里外外,张灯结彩,格外喜庆,丹麦北欧亚洲艺术协会在这里承办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庆祝活动。哥本哈根市政府派人参加了元宵节并致词。
  • 2月2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伊思兰‧布吕格”文化馆(Islands Brygge Kulturhus)的里里外外,张灯结彩,格外喜庆。由该文化馆主办、丹麦“北欧亚洲艺术协会”承办的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文艺活动, 吸引了众多丹麦首都华人与本地居民。
  • 2010年4月3日晚间,神韵巡回艺术团在丹麦奥胡斯(Arhus)音乐厅展开了丹麦的最后一场演出,全场观众沉浸在神韵带来的纯善纯美的意境中,不时有叫好声从观众席中传来。 演出结束后,克拉夫一家四口人一走出大厅,举止引人注目。
  • 6月3日丹麦王储菲德烈和王储妃玛丽开始了为期5天在美国首都的友好访问。他们此次访美的主旨是推广丹麦文化,并为安徒生家乡奥登赛的《野天鹅》在美国展览的开幕式剪彩。
  • 第二届丹麦华裔青少年夏令营4日上午圆满闭幕,驻丹麦代表陈国璜伉俪特地从首都哥本哈根驱车前往芬岛南端的史温堡(Svebdborg)青年文化中心,参加闭幕典礼并参观成果展示,验收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