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font print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1年09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文君、佚名综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每当黄历八月十五,都是触动诗人墨客兴致勃发、借月抒情的时刻。有风花雪月的清雅悠闲,登高远眺的磅气势;亦有睹月思人的情怀,和郁郁不得志的愁绪。

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以求兄弟团聚。但与胞弟苏辙分别七年,愿望都未能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望着一轮明月,心潮起伏。酒至酣浓之时,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为后人传诵,以喻高远的情怀,及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八月十五亦有登高远望,以求健康长寿,高瞻远瞩之意。唐刘禹锡诗《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云:“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各式月饼(图│大纪元资料图片)


传统莲蓉蛋黄月饼(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中秋的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黄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即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仅次于中国新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主要的节日之一。

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要吃月饼,以示“团圆”,并吃西瓜等象征美满、甜蜜、平安。月饼,又叫胡饼、宫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在中国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祭)月的风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关于中秋节食月饼的来源,说法众多。

一说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就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

另一说起源于朱元璋起兵之时。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亦有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的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亦荡然无存。


枣蓉月饼(图│大纪元资料图片)


新式雪糕月饼 (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月饼的式样

民国年间,以南京的月饼市场为例,主要分为广式、苏式和本地产。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多达官贵人享受。苏式月饼多受江南小康人家喜爱,主要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等工艺加工而成。
然而,当时大众最爱帮衬的还是南京本地产的月饼。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店铺亦无甚新鲜感,但靠质量、诚信和口味仍是当地民众的最爱。

到了现代,则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徽式等类月饼,样样俱全。以香港市场为例,除老人家怀旧,仍爱火腿五仁、蛋黄莲蓉外,因这里的节气同南京及北方不同,那边正值秋高气爽,这边仍是炎夏烈日当头。于是,商家们灵机一动,近年开发了很多冰皮月饼。以糯米或是朱古力制成冻面皮,馅料则五花八门,有传统的枣泥、红豆等,又新加了许多创意,如咖啡、芝麻、朱古力加果仁,等等,像雪糕又像是冰点,摆放在雪柜里面,不仅卖相吸引人,那丝丝凉意也令年轻人垂涎。


在台湾有放天灯(孔明灯)活动。(图│大纪元资料图片)

赏玩之趣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南方,有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树(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灯,用短竿挑起,再竖起悬挂于高高的树枝上。流光溢彩,为中秋添上人与物的欢乐景象。孩子们嬉戏着看谁竖得高,竖得多。

在台湾,亦有放天灯(孔明灯)活动。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推动灯飞升于空中。上面或书写上对亲人的祝福等字句,为求幸福、顺意、美满。亦有儿童手提各式花灯在月下嬉戏游玩。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以纸竹扎各式花灯外,亦有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等。将柚子等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朴素简单。也有孩童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做游戏。

香港中秋,则多现代的玩乐,纸扎灯、传统的兔仔灯、杨桃灯等虽仍可见,已不是孩童的必玩之选。在繁忙的现代生活,电脑电话等现代化的玩耍中,一家人仍能在佳节抽身团聚,已属难得。但愿无论何时何地,人们的心中仍有一隅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刊于香港《优尚生活》第六期

(责任编辑:澹修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说起端午节的民俗,你的脑海中想到什么呢?应该少不了“粽”吧?印象中,多说粽子起源于纪念、奠祭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大夫屈原,可是真是这样吗?粽子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就从“粽”的文字内涵与相关文化民俗来探寻追索吧。
  • 中华文化自来就发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生克之道表现在天地人间,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节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该当端午节莫属了!让我们来轻轻揭开这道绵延几千年的文化面纱,找找端午节俗中蕴含哪些阴阳五行的道理?
  • 黄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粽子口味,古来还有更被关心的要点,那是什么呢?古人重视养生,协和阴阳,在端午节也不例外。有什么具体作法表现在民俗中呢?
  •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嘛用呢?
  • 平日寂静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来村内最盛大的节日——观音宝诞,远远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制的大戏棚,满挂贺诞花牌,十分吸睛。穿过闪耀的大花牌,伴随着喧天的“查笃撑”锣鼓声,大幕拉开,六位台柱闪耀登场,上演开台例戏《六国大封相》。
  • 过去重门深锁的上水乡应龙廖公家塾(又名显承堂),有186年的历史,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今年3月12日修葺完工,举行竣工开光礼仪暨例行春祭,首度开放予公众参观。未来祠堂都会定期开放,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这百年祠堂的真容。廖氏第二十传裔孙、显承堂修葺委员会主席廖崇兴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家族百年往事。原来,在显承堂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廖氏族人为早逝才子圆梦的感人故事。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历朝历代的中华古人对于节气相当重视,相应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隐含养生观念与作法,展现民俗养生的内涵。关于立夏的食补、禁忌和养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