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国际书法论坛 创建基隆书法之都

font print 人气: 6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10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台湾基隆报导)基隆国际书法论坛,在这庆祝百年双十国庆前夕,来自全台各地与日、韩等国,爱好书法艺术之友会,齐聚一堂,于基隆文化中心展开交流,为汉字文化艺术的提升、寻根,迈开步伐。与会书法家认为,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书法是真正的文字之根,书法家是人格正者,未来文字导师,应为社会人心楷模,因为好的、正的,是流传千古不灭的。基隆文化局局长张建祥感同身受,希望打造基隆成为“书法之都”。


基隆国际书法论坛,来自台、日、韩等国,爱好书法艺术者,齐聚一堂。(摄影:周美晴/大纪元)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的审查委员赖俊雄指出,400多年来,基隆一直为台湾的门户,经济繁荣和多元文化、族群的聚合,促使基隆的艺术文化蓬勃发展,书风鼎盛。

赖俊雄比喻日本书道为精进国。韩国书道去汉化,大多为符号,他喻之为艰辛国。台湾的书道最为传统,称之为殊胜国。

在这键盘取代书写,触控取代键盘的年代,如何看待台湾传统书法,先人的传承,赖俊雄认为现在是个关键时代。

名书法家张明莱,他觉得书法生命力活跃,能包容天地之间。不管是传统与现代,书法在实用功能与艺术表现,随时代文明而变化风格。

台、日、韩同样面临担忧书法书写的被边缘化,日本兰亭书道会代表表示他们也面临教育课程里没有了书法,忧学生对书法陌生之虑。

韩国兰亭书道会团长朴忠辉也担忧书法艺术界不太有未来,某些废除书写课程,他们书道会也展望继承历史,期待100年后书法艺术还能发光发热。


韩国兰亭书道会团长朴忠辉希望书法100年后一样能发光发热。(摄影:周美晴/大纪元)

基隆书道会吴丽琴与王金顺则认为,书法为最具中华文化代表之一,将书法与艺术结合,书法艺术与高科技结合,文创产业的创作与生活美学结合,让书写者、欣赏者、使用者的一种心灵契合。

台湾兰庭书道会理事长张炳煌表示,当代书法被认为是落伍,80%小朋友不拿毛笔,下一代人或许没有人懂正体文字?认识什么是毛笔,不能只坚持传统,推广与教育,书法界人人有责。

张炳煌指出,书法为东方特有艺术,要让不懂汉字的人能了解书法,走入空间(生活),才不会走入边缘,不受重视。自2000年开发数位e笔,可将古人字帖拆字练习,临摹正体字,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基隆书道会李建德,他引用熊秉明教授-“人即书、书即人。”以及柳公权论书提到的“用笔在心,心正及笔正。”认为书法家应为人格表率者。

同为基隆书道会的林明良,生性乐观,他认为将来书法家会越来越专业,走传统路线的,必然修身养性,为文字导师,受人尊重;转型结合艺术为跨领域介入世俗商业,但也不必互相排斥,因为现代艺术,都是从传统书法这个大树去分之分叶,而好的会被留下来是必然的。

基隆书道会自1933年创会至今,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性与影响力的书道团体。现任理事长周添文与此活动执行长吴政安深觉艺术家负有宗教、道德和社会责任,个人修心为重,不断学习精进,相互鼓励、提携,更应传承、延续优良传统文化。


基隆书道会理事长周添文为中华传统书法的提升、传承,呼吁尽宗教、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最大努力。(摄影:周美晴/大纪元)

台湾有非常坚实的资源与历史,作为“台湾头”的“基隆”,在与谈人一番见解下,认为基隆有这个资格与需要建立城市文化表征,基隆市文化局局长张建祥感同身受,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打造基隆成为“书法之都”。


基隆国际书法论坛于基隆文化中心为汉字文化艺术的提升、寻根,展开交流。(摄影:周美晴/大纪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1日电)曾经在邮局服务达32年的书法家谢永田,退休后更专注钻研书法;为了在10月庆祝建国百年,以油漆刷写出长235公分、宽135公分的单字作品“寿”,挑战个人功力极限。
  • (大纪元记者甄文彪美国加州旧金山报道)十月二日周日,台北驻旧金山经文处副处长王海龙,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陈颖川堂元老、现年一百零二岁的人瑞陈宣光老先生,赠送马英九总统的墨宝“福寿康宁”。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