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封锁的幕后操手 中共内参面临挑战

人气 79
标签:

【大纪元09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鲍元编译报导)在一个新闻需要经过滤审查、资讯不透明的中国,中共领导人如何获得资讯,以及获得的资讯是否正确有很大的关系和影响。今年五月中共新华社高级编辑夏林披露部分新华社提供中共领导者们的秘密报告(内参),及中共领导者们对“内参”的依赖程度,可以看出中共这套利用“内参制度”达到舆论控制的作法,已难以因应今日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了。

内参的弱点

据“经济学人”报导,2003年爆发的致命肺部疾病SARS,恰恰暴露了“内参”的弱点。新华社有关SARS的“内参”直到2003年2月9日才出来,而且只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然而,追溯自前一年2002年11月间,已有300病例发生,并且已有5人死亡。“内参”出来2天后,中共领导人才知道事态严重,公开承认SARS,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中国的保密与拖延导致SARS传播成为众矢之的。

中共领导人直到2003年4月20日才允许中国媒体自由报导SARS。随着中国民间媒体大量报导,新华社的“内参”数量也跟着攀升。4月1日到7月10日之间,新华社发表了2700份有关SARS的新闻,同时也发出了1000多份“内参”,及长达6小时的机密视听材料。单单2003年由中共领导人给“内参”的批示提供给资深干部的数量就比前一年(2002年)多了88%。甚至最高机密等级的批示量比前一年多三倍。新华社则从领导们的批示数量中统计其提供“内参”的影响力。

中共高层如何利用内参控制舆论

所谓“内参”,是指在中国,涉及批评政府、负面消息、突发事件等敏感新闻是不会上报纸的,但记者可以写成“内部参考资料”,供各级领导阅读及参考,所以叫作“内参”。目前, 固定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呈送信息内参的主要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单位。

“内参”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信息特权制度。只发给不同级别的干部,普通民众没有机会看到,许多高级干部以为通过这些内参就可以了解真实的资讯和真相,据许多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央领导、各省市领导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调阅新华社“
内参”。领导们就重要问题在“内参”空白处做批示,批转下级单位处理。一些中共高官几乎不看公开出版刊物,其信息主要来自“内参”,将“内参”视为党的旨意。

夏林公开玉树地震突发事件的幻灯中,有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相片,僧人救援及替遇难者超渡的照片,但达赖喇嘛画像及僧人照片只供“内参”,不对外发表。新疆7.5事件是中国最严重的民族冲突之一。7月7日汉人对维族的报复行动,新华社的记者钻进医院拍摄了伤者和死者的画面。但,新华社刻意淡化7月7日的冲突。 声称“7.5之后,没有7.7”。

另外,夏林还披露两件鲜为人知的内情,包括记者假扮军人拍到汶川地震中遇难的直升机残骸,及神州5号太空人杨利伟满脸鲜血走出舱的细节。

一位听众将夏林披露的内容上传到了互联网。但网路审查员删除了该文,试图阻止它流传,当事人并被约谈。

互联网 vs 内参

SARS事件发生之后,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中共领导人迫切地想要知道激增的“网民”在想什么。新华社随即针对领导的需要编制了一个名为《国内趋势》的刊物(一个专门报导群众情绪的线上文摘)。 在2007年新华社公布的年报中,有关这方面的报告成长了15%,同时,来自领导的批示增加了50%。公众网上聊天变装成高度机密事件,在网上泄漏的信息可能导致长时间的监禁。

对中共的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上有过多的信息流通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这促使了“内参”的高度增长。去年7月,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为高级领导者们推出了“网上舆情:三农内参”的周刊杂志。这份周刊类似新华社的高级机密内参,因而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它是在提供三农不满泛滥的内幕信息。“三农”,这是共产党指的农民,农村和农业。人民日报网上提供的样版是单调的,但拜“内参”的光环令订阅率超过了一般内容更丰富的周刊2-3倍。一个熟悉“内参”的中文编辑表示,其实大部分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找到。

“内参”的未来

4月份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共总理温家宝揭露领导有时需要从匿名者身上寻找真正的讯息。公开的新闻在审查制度导向下,变得不太可靠。在信息需要接受审查的国度里,未经审查的内容反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这跟信息开放的民主社会来说有很大的不同。

在现今开放的民主社会,公众有权得到权威、真实、全面的新闻信息供给,所谓重大新闻或“敏感新闻”,不能只是作为“内参”供各级当权者独享。近来倡导舆论监督,已经构成了对服务于中共高干特权的“内参制度”的挑战了。专家指出,中共只有彻底废除信息特权,才有可能谈舆论监督环境。

相关新闻
专家分析中共对胡友平事件维稳的政治隐情
香港移交27年的警示 各界吁台湾团结抗共
救日本母子的苏州女身亡 家属婉拒捐款惹议
【翻墙必看】羽毛球小将比赛中晕倒去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