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从辉煌走向衰落 《第二人生》寻找拐点

【大纪元8月16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曾经风靡一时的3D虚拟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正在淡出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不过,最近,《第二人生》的虚拟环境提供的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许成为迷失中的《第二人生》寻找的拐点。

8月15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网络监察》(Cyber Watch)宣布将在《第二人生》发展一个3D网络虚拟环境,为其成员(高等教育机构)和合作伙伴(企业,政府机构,协会)提供服务。此虚拟空间有教室,集会场所,私人和公共的会议室,以及有关组织的信息。

而在此之前,作为创造《第二人生》的公司、林登实验室(Linden Research)每况愈下。6月9日,公司宣布裁员30%,并进行重组。6月25日,变革延伸至高层,公司创始人菲利普‧罗斯达尔(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金顿已辞职)被任命为临时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鲍伯‧考明还将会担任首席运营官的职责。

今年5月10日,是著名3D虚拟社区《第二人生》的7岁生日,可是庆祝活动却鲜有人关注,在媒体和公众淡漠的视野中,这个产品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

林登实验室已关闭了英国和新加坡办事处,并把西雅图办事处员工数量减半。林登实验室还撤除了企业部门,并在山景城和旧金山的办事处进行了裁员。

曾经拥有的辉煌

  

多年前,《第二人生》创造的辉煌曾经令多少人羡慕。

2003年7月,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室发行网络游戏《第二人生》。它不仅是一款游戏,似乎在重新定义互联网——三维空间的虚拟现实社会。

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工作、生产、购物、存款,或者是跟朋友们一起四处闲逛、娱乐……游戏中的通用货币林登币(Linden dollars)与美元可以以一定汇率进行自由兑换,“第二人生”内的经济活动能赚取真金白银,商业、政治和娱乐开始渗入其中,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由此逐渐模糊。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第二人生》的前景一片光明,很多人都坚信,类似的虚拟社区应用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热点。

之后,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时间在这个网络游戏上,从现实中出走进入虚拟世界,形成了规模日趋庞大的虚拟社会和虚拟经济。经过3年的磨砺和用户积累,2006年,《第二人生》获得了巨大商业效益,被看做互联网的下一个金矿。

  

这一年,《第二人生》的“人口”以每月40%左右的速度增长。程序员不断地升级服务器,依然无法满足源源不断的登录者,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尝试虚拟世界的魅力。

  

德籍华裔女教师爱林‧格雷夫通过虚拟土地交易,在这里赚取了她的第一个百万美元,而她最初的投入不过只有9.95美元的注册费,财富的奇迹吸引着更多的用户。

2009年9月,林登实验室宣布,玩家在《第二人生》花费时间超过10亿小时,或者说是115年,玩家每次登陆都平均至少在游戏中停留100分钟。这个数据甚至比人们浏览当下流行的热门社交网站的时间还要多。

据报导,《第二人生》约有10亿美元的真实货币在玩家间流通。以为虚拟人物购买服装的销售为例,每年都以94%的速度增长。每月有将近5000万美元的资金转手。现如今,年运行率达到5亿美元,使得《第二人生》成为最大的虚拟经济体。玩家们每天创造出超过25万件新的虚拟商品,从服饰、车辆,到建筑、自动语言翻译机等等。

  

同时,商业公司也在《第二人生》里驻足。路透社创建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分社;戴尔在这里出售电脑;加拿大的警察机关在这里招募警力;赶时髦的郎朗也曾在这里开过独奏会,他希望自己在虚拟世界的演奏同样卖座;可口可乐推出了一部名为“欢乐工厂”的广告片,用好莱坞般的奇遇情节,表现出可口可乐如何生产出快乐。丰田、日产甚至推出了虚拟定制车,并按照虚拟网络的反馈进行产品研发。这个名单还可以一直列下去,包括华纳兄弟、微软和阿迪达斯……

  

《连线》杂志剖析这些企业的真实心态是:他们还没弄明白这个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又生怕错过了机会而被人嘲笑。

  

而那些帮助这些大公司在《第二人生》建立商店的机构也迅速走红,伦敦的RiversRunRed为《第二人生》的每个策划,都在5000到百万美元不等,与之相关的合同在2006年占据了《第二人生》收入的八成。

  

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这个新兴的互联网应用之上,然而,没想到光环之下暗藏着巨大危机。

道德危机 走向衰落

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游戏使得一些人越来越逃避现实,沉迷在虚拟世界中。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在虚拟世界的游戏中建立家庭、负担孩子并有工作。一些人玩到最后,将现实世界看得不重要,喜怒哀乐都沉迷在虚拟世界中。无论电脑中的虚拟还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感都是一样的,那个更真?那个更假?

7年来,这个虚拟世界充满了欺骗、赌博和性交易等,劣习泛滥成灾,分析人士称,《第二人生》的堕落展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网络社会,在失去与现实的深度关联和约束后,因人性的弱点而走向了必然的衰落。

今年5月,4名游戏玩家共同对林登实验室提起诉讼,指控游戏公司在没有做出任何通知和补偿的情况下夺走了玩家的虚拟土地所有权。虽然这些游戏玩家是为那些现实中所不存在的东西提起诉讼,但他们要求游戏公司做出巨额赔偿,金额高达500万美元。

因道德风险,观念正统的广告商开始谨慎行事。几乎没有公司愿让消费者认为自己和色情、赌博和无处不在的欺骗联系在一起,这会影响声誉。他们不会因为一些潜在而并不确定的客户而四处扑火,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就连“第二人生”所创造的第一个百万富翁钟安舍也开始对后来者发出警戒,“就我所知,几乎所有来自现实世界、将真钱投在这里的人,最后都遭受了惨败。有人带着股市投资理念来到这里,认为可以轻易从蓬勃发展的虚拟经济中分得一杯羹。他们错了。”而林登实验室拒绝对涉及林登币的交易、纠纷和损失承担责任。

谁也没有料到,靠着3D技术和“真实”理念打动用户的《第二人生》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这或许印证了仅依靠技术的优势,并不能一直引领潮流。事实上,当Facebook等新兴互联网应用出现后,《第二人生》的用户量下滑更加迅速。

让位给社交网站Facebook和Twitter

尽管“第二人生”遁入迷失,但创建虚拟空间的思维则被一再传递。某种程度上,社交类网站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营造了崭新的虚拟空间,但事实证明,后者更多基于现实中的交往而得以构建。

如今,《第二人生》已经让位给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真实社交网络。当年曾经信心满满的入住《第二人生》的微软、IBM等行业巨头如今都悄悄撤走。新闻媒体正在将它遗忘,路透社悄然清空了虚拟办公桌。

2008年末,路透社撤消了自己在《第二人生》的常驻机构,专职记者艾瑞克‧克兰格尔抱怨说,“《第二人生》的生活实在不怎么样。很难想像它能讨得大众欢心。核心玩家喜欢的很多东西,对大众来说,如果不是太无聊,就是太变态,比如卖虚拟衣服、变性实验、和陌生人搭讪。”

2009年,借助于广告和电子商务系统,Facebook正以70%的速度增加收入。而用户要进入《第二人生》,首先需要登记一张信用卡。

很多分析家称,《第二人生》辉煌不再,不仅因为道德问题,更在于用户对这个虚拟世界的价值认可。事实上,追求交往价值的人们发现,这里的交流不同于现实世界,相互无法获得信任,虚拟“交往”终于走向绝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