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的经济结构改革

亚洲大钱潮:中国能解决结构问题吗(1)

野村总合研究所

标签:

◎持续过热的宏观经济

在这个章节,想继续探讨对于未来亚洲形势有极大影响的中国、印度两个大国。首先来看中国,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成长是有目共睹。实质GDP持续地高水准安定成长,成长幅度将近10%,这股经济成长热潮就像冒着热气的岩浆般,不停地延烧。

参考图表4-1的经济预测图,虽然二00七年以后成长率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中央政府为了抑制景气过热所做的措施,如果没有打出降温政策,真的会热过头。中国的经济势力确实很强,不踩刹车的话,恐怕会陷入混乱局面。

中国预定于二00七年召开共产党大会,地方政府人事重新布局的话,新的领导者为了营造良好的政绩,一定会提出各种施政对策。结果,只要召开党大会,经济成长率就会上扬。

2008年北京还要举办奥运。在都会区,与奥运会有关的商品早已引发购买热潮。二0一0年上海要举办万国博览会。为了迎接这场博览会,上海市区不停地在开发,预料将会掀起一股新的不动产热潮。

在毛泽东时代开始,长时间被封锁的土地经济资源终于获得解放,累积的能量还没有完全吐尽。今后将会有更多以几千亿人民币(几兆日圆)为单位的土地开发案诞生吧!

如上所述,促进经济成长的国内因素很多,当下根本不需担心经济会萎缩。与其担心现况,应该关心的课题是如何让中国经济继续维持这样的成长状况。因为就现在中国经济成长的模式来看,想要维持长久荣景,难度很高。

◎投资过热产生的不合理现象

由图表4-1就能知道,中国经济最近的成长原动力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公共投资、设备投资外,不动产投资也包含在内。二00六年上半期(1~6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是29.8%,比二00五年的年度投资比例25.7%还高。

为什么会投资过热呢?个中原因非常复杂。譬如,政府强制征收土地(比市价还便宜的价位收购),然后便宜提供给开发业者,胡乱开发工业区。因为这些土地的征收成本本来就很低,所以就会有很多开发计划纷纷出笼。

为了阻止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买入相当额度的美元,这样就让人民币出现流动过剩现象,引发都会区的不动产投机机会。另外,国有企业为了解决雇用问题,维持生产劳动率,无视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状况,只是一味地增产。

为了要拥有必需资材和生产零件,于是不断地过度设备投资。土地征收、汇率操作、计划经济企业行动等,看起来都像是在进行市场经济化,但是在价格结构方面仍然不够健全,这个问题依旧困扰着中国,这些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原因都与投资过热有关。

为了抑制投资过热现象,中国政府也曾想过要提高贷款利率。但是全面提升利率的话,会对整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景气降温,引发失业问题就惨了),所以只好将贷款利率小幅提升。

另一方面,透过政府指导的力量,对于无限度对客户融资的商业银行,阻止他们再无止境地吸收资金,银行方面则透过窗口规范,不再对特定产业或特定企业融资。为了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影响,只好采取个别因应对策。

不过,没有针对矛盾的制度做改善,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对银行进行政策指导,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投资过热问题。

至于日益严重的都会区不动产价位高涨现象,与地方政府将土地买卖手段视为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作法有密切关系。中央政府势必对于交易过热的地方政府给予警告与制裁,想要抑制投资过热现象,中央政府必须强势指导,才能抑制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与赤字高涨的欧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让二00五年经济高度成长的原因,除了投资过热现象外,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口额的快速增加。从出口国家的贸易赤字高涨来看,出口额想要再扩大,也已经快走到极限了。

虽然出口额水准已经超越日本,但是企业利润却降低。很多地区原本都是以低人工成本来吸引外资企业,但是最近劳工薪资也开始上涨,导致出口专用工厂的利润降低。

加上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没有研发附加价值高的制品,只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固定成本费来赚取利润。就算出口量增加,利润并没有跟着提升。

换句话说,就算不将目标锁定在利润方面,却为了能继续营业只好过剩生产。像这样以外需为主导的营业模式,是无法持续成长太久的。

因此,为了提高产业的附加价值,以政府力量维持经济持续成长的话,一定要唤醒内需市场。在第11次五年计划中,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环渤海区域(天津等的渤海湾周围区域)也被视为国家级的重点开发对象,不过在这个计划中,也必须将唤起内需市场视为课题之一。

后面提到的农村改革也一样。另一方面,在所得提高显着的都会区,医疗或教育等的支出机会增加,储蓄率就无法再维持目前的高涨状态,消费市场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热络。

这是因为要取代旧有国有企业时代的公众生活服务体制的新社会体制,尚未成形的关系。为了唤醒内需市场,改变出口一面倒的成长模式,很多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待续)

摘编自 《再现金砖!亚洲大钱潮》宝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华尔街的谎言(12)
分析师:德经济受益于希腊危机
市场营销系列:中国资本积累该不该受苛责
美国经济走向二次衰退还是缓慢复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