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乐器各有千秋

辛慧
font print 人气: 2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乐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底蕴很深,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变化万千,独具风格,美不胜收。而且每一朝代的乐器都各有千秋,不尽相同。随着朝代的变迁,乐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而乐器与音乐其实都一样,亦是反映当时社会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思想状态。在悠久深远的中国历史中,中国乐器也扮演着人们内心世界的传播者。

大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是距今有7000余年的无音孔陶埙(只有一个吹孔),此外就是距今有6700余年的两个陶埙,一个无音孔,另一个有一个音孔,能吹出羽(F)与宫(bA)两音,构成小三度音程。

其它吹奏类乐器见于传说记载的有龠、管、箫、笙等,箫也是由骨哨发展而来,则用于虞舜时期的乐舞《韶》的伴奏,故又名《箫韶》,此乐舞大约于汉末消亡。

仑是传说中伊耆氏时的乐器,《礼记.明堂位》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夏禹时的乐舞叫《大夏》,以仑伴奏,故又名《夏仑》。
 
笙则传说是由帝喾命锤制作。远古时期已有了击奏类乐器,如磬、鼓。

此外,在河南登封告城镇王城岗夏文代遗址发现青铜器残片,说明夏代已有青铜器,故铜钟在此时可能已出现。

击奏乐器见于史籍的还有足鼓、缶、鼗等。足鼓据说是夏后氏时期出现,是在土鼓的鼓腔中装上用陶土制作的足,以便鼓放平稳。缶是由先民的盛水用具发展而来。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说:“昔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命士达作王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秦时,宫廷建立了音乐机构--乐府,设专专职的演奏乐师,乐器制造,及管理人员弹奏乐器筝的出现,后来称为“秦筝”。

汉时开始出现了“鼓吹乐”,即是吹奏与打击乐器互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分为鼓吹(以排箫、笳为主,道路行进仪仗形式)及横吹(鼓、角为主,军乐奏于马上)。琴,逐渐定型成七弦琴的型态,独奏技术更加精进,许多著名琴曲诞生。

琵琶类乐器出现并急速发展。当时重要乐器还有:排箫、笛、羌笛、竽、笳、角、琴、瑟、箜篌、琵琶、铜鼓,等等。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乐器有:笙、笛、篪、琴、瑟、筑、琵琶、方响、筚篥,等等。

唐代重要乐器有:五弦琵琶、阮弦琵琶、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琴铜、鼓铜、钹、筚篥、笛,等等。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 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以上只是极为概括地说了一下中国古代乐器的大致情况,由此只见一斑而已。而事实上,中国古代乐器是浩如烟海,种类庞杂,有的已经销声匿迹了。不禁令人感叹:人间何来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如此之不同的乐器?难怪有很多人开始相信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一部神传的文化,是神的智慧在人间的展现。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古诗的律与韵不是古诗本身的特点,而是汉语及文字的抑、扬、顿、挫的规律在古诗体裁上的自然体现。自然、无为是古诗的特性,其实也是中华神传文化之共性,而古诗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半神文化的特点。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瑰宝,并赋予人们许多处世的哲学与智慧。逐渐被人遗忘的“古琴”就具有这样的功用。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体;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根本内涵,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处。
评论